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居即事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性偶安林薮,元非慕独清。
米从仁祖乞,粟是伯夷耕。
废井通邻汲,深墙隔市声。
却因虚澹极,亦自觉身轻。
白话文翻译:
我性情安逸,喜欢在林间草地上生活,原本并不追求那种独特的清幽。
从仁宗那里乞求米粮,吃的是伯夷所耕种的粟米。
废弃的井水可以与邻居共享,厚重的墙壁把市声隔绝。
只是因为内心的虚淡极致,反而使我感到身心轻盈。
注释:
- 性偶:性情懒散,安于现状。
- 林薮:指的是林间和草丛,形容自然环境。
- 仁祖:指宋朝的仁宗皇帝,象征着从皇室求得粮食。
- 伯夷:古代贤人,以耕作著称,象征品德高尚。
- 废井:指不再使用的井,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
- 隔市声: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强调宁静的生活环境。
- 虚澹:心境空灵淡泊,表示一种超然的态度。
典故解析:
- 伯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伯夷是传说中的贤士,因其清白自守,不愿为权贵所用,选择隐居耕作。他的形象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仁宗:指的是宋仁宗赵祯,是宋代重要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社会相对安定,仁义之治使得民生有所改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青山,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绘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反映了他对个体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创作背景:
《闲居即事》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年代。刘克庄选择隐居,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闲居即事》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事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气韵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悠然自得的生活理念。诗人在开篇中以“性偶安林薮”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提及从仁宗乞米与伯夷耕粟,暗示了他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与对物质的淡泊。诗中“废井通邻汲,深墙隔市声”两句,生动描绘了他与邻居和谐相处、远离喧嚣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外界干扰的拒绝。最后,诗人因内心的“虚澹”而感到身轻,体现了一种超脱的心境。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闲适生活,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心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性偶安林薮:我性情懒散,喜欢在林中草丛安居。
- 元非慕独清:并不是特别追求那种独特的清幽环境。
- 米从仁祖乞:吃的米是向仁宗皇帝乞求来的。
- 粟是伯夷耕:吃的粟米是伯夷所耕种的,寓意对品德的追求。
- 废井通邻汲:废弃的井水可以与邻居共享,体现了生活的简朴。
- 深墙隔市声:厚重的墙壁隔绝了外面的市场喧嚣。
- 却因虚澹极:只是因为内心的虚淡达到极致。
- 亦自觉身轻:反而让我感到身心轻松愉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米从仁祖乞,粟是伯夷耕”,对比了两种食物的来源。
- 比喻:将生活的宁静与内心的虚澹相结合,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闲居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淡泊,表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高洁品德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薮:象征自然之美和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米与粟:象征物质生活的来源,但同时反映出对品德与理想的追求。
- 废井与深墙:象征简朴生活与对世俗喧嚣的隔绝。
- 虚澹:代表内心的宁静、超然与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仁祖”指的是哪位皇帝?
- A. 宋太祖
- B. 宋仁宗
- C. 宋光宗
-
“性偶安林薮”中“安”字的意思是?
- A. 安静
- B. 安逸
- C. 安全
-
诗中提到的“伯夷”以什么为生?
- A. 渔
- B. 采药
- C. 耕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刘克庄的《闲居即事》均描绘了隐居生活,但陶渊明更强调对自然的向往和归属感,而刘克庄则表现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世俗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刘克庄的生平与作品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闲居即事》的全面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