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时间: 2024-10-03 16:40:07

龙蛇百战争天下,各制雄心指此沟。

宁似九州分国土,地图初割海中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鸿沟
作者: 张祜 〔唐代〕

龙蛇百战争天下,各制雄心指此沟。
宁似九州分国土,地图初割海中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龙蛇混战的时代,诸侯纷争,大家都把这里视为争夺的关键所在。宁可像九州那样分割国土,也不愿让这片土地如同地图上初次划分的海域那样混乱不堪。

注释:

  • 龙蛇:比喻战乱中的各方势力,象征着混乱与争斗。
  • 雄心:指各国或各方势力的强烈欲望和雄心壮志。
  • 九州:古代中国对国土的划分,代表着统一的国家。
  • 地图:象征国土的分割与界限。
  • 海中流:比喻分割后局势的动荡不安,如同海水流动一般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仲素,生于长安,以其清新、明快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鸿沟”的描绘,反映了对国家分裂与纷争的思考,表达了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诗歌鉴赏:

《鸿沟》是一首充满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的诗作,张祜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战乱时代的混沌与对国家统一的渴求。诗中“龙蛇百战争天下”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当时各国之间的争斗与无休止的斗争,表现出诗人对战乱局面的无奈与愤懑。

紧接着的“各制雄心指此沟”则将“鸿沟”作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强调了对这片土地的重视与渴望。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整句更加和谐,音韵美感也随之增强。

最后两句“宁似九州分国土,地图初割海中流”则是诗人的反思与警示。他宁愿看到国家如九州那样分治,也不愿意看到混乱无序的局面。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蛇百战争天下:描绘了战乱的场景,其中“龙蛇”比喻混乱的局势,传达出对天下纷争的无奈。
  2. 各制雄心指此沟:表达了各方势力对“鸿沟”的争夺与重视,体现出人心向背与权力斗争。
  3. 宁似九州分国土:诗人希望国家能像古代九州那样形成稳定的局面,而不是纷乱无序。
  4. 地图初割海中流:用“海中流”比喻国家的分割与动荡,反映了对现状的担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乱比作“龙蛇”,形象生动。
  • 对仗:如“各制雄心对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句式,强调了各方争斗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分裂与战乱的深切关怀,呼唤和平与统一,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蛇:象征混乱与斗争,反映了战乱的状态。
  • 鸿沟:象征分隔与争夺的关键地带,代表了势力对抗的焦点。
  • 九州:象征统一与稳定的国家形态,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蛇”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混乱与斗争
    • C. 自然景观
  2. “宁似九州分国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 A. 国家分裂
    • B. 国家统一
    • C. 战争持续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对战乱的反思与呼唤和平
    •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崔颢《黄鹤楼》

诗词对比: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关注于国家与个人的命运,各有对比与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