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蜀》
时间: 2025-01-19 16:47: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城春色溯江源,
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
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
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
富家还忆卓王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锦城(成都)的春天景色,顺着江水追溯源头,经过三峡时,耳边回响着几夜猿鸣。红色的树木在两岸映出晴朗的色彩,碧绿的岩石在涨潮的水面上留下痕迹。萧瑟的暮雨中,仿佛听见荆王的梦,朦胧的春烟中又似乎看见蜀帝的灵魂。长久以来,相如留在此地而无法离去,让人感到怨恨;富贵人家仍旧怀念着卓王孙的过往。
注释:
- 锦城:指的是成都,以其繁华、美丽的春景而著名。
- 江源:江水的源头,意指对自然景色的追寻。
- 三峡:指长江三峡,蜀地的著名景点。
- 红树:两岸红色的树木,象征春天的生机。
- 霁色:晴天的颜色,表示天气转好。
- 千仞:形容山岩高耸,极具气势。
-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荆王梦:荆王是指荆轲,梦境中充满历史的感伤。
- 蜀帝魂:蜀汉的帝王,表现了对历史的缅怀。
- 相如:指司马相如,留滞于蜀地的诗人。
- 卓王孙:指卓文君的丈夫,意指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祜,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盛世,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回蜀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送人归蜀》通过描绘成都的春色与三峡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诗的开篇以“锦城春色溯江源”引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接着描绘经过三峡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壮美。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思考。随着诗的深入,萧瑟的暮雨和朦胧的春烟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诗中提到的荆王梦与蜀帝魂,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诗人似乎在感叹历史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提到的相如与卓王孙,既是对古人的怀念,也反映了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这种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感结合的方式,使得全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城春色溯江源:描绘春天的锦城,表现出自然之美。
- 三峡经过几夜猿:经过三峡,听见猿鸣,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 红树两厓开霁色:树木在清霁中显得更加鲜艳,象征生机。
- 碧岩千仞涨波痕:高耸的碧岩在潮水中留下痕迹,展现自然的力量。
- 萧萧暮雨荆王梦:忧伤的雨声中,仿佛回想起荆王的梦境。
- 漠漠春烟蜀帝魂:春烟朦胧中,蜀帝的灵魂似乎在空中游荡。
- 长怨相如留滞处:对相如留在蜀地的怨恨,体现对历史的感慨。
- 富家还忆卓王孙:富贵人家对卓王孙的怀念,反映对过去的追忆。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萧萧暮雨”与“漠漠春烟”形象生动,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情缅怀与对历史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结合,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生命与希望。
- 三峡:代表壮丽的自然景观,链接现实与历史。
- 荆王梦:蕴含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 蜀帝魂:象征对蜀汉历史的追忆。
- 卓王孙: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成都
- C. 洛阳
-
“萧萧暮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兴奋
-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谁?
- A. 诗人
- B. 历史人物
- C. 小说角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自然风光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张祜的《送人归蜀》则结合了历史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深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