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

时间: 2025-01-04 08:43:01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天台山
作者:张祜 〔唐代〕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白话文翻译:

在海西的崔嵬山镇,神灵的迹象流传千古。
群峰每天都朝拜,像是祖宗的孙子一样。
三茅山是拳头大小的石头,两个房间仍然是块土。
洞窟旁边的神仙,居住在中间的岩石上像龙虎一样。
名字从“乾”中取象,地位与“坤”相辅相成。
鸾鸟和鹤自成群,前人看起来像盲人。
巉峭的山石割裂了秋天的碧空,娲女徒然巧妙地修补。
视听都超脱了尘世,处于高处的心渐渐苦涩。
刚刚登上招手石,肘底下却笑着天姥。
仰望华盖的尖顶,赤日正当中云彩飘浮。
奔雷震动了深谷,山脚下却降下雨来。
回首望去四明山,矗立如同城墙一般。
晨昏交替千种景象,恐怕一切都是非我所能掌控。
在梦中控鹤而飞,坐觉身心轻松自在。
东海的月亮在子时升起,孕育了元化之母。
彭蠡湖的水不盈杯,浙江的水微微分流。
石梁横架,万仞青壁直立。
俯瞰赤城山顶,山势来得如刀弩般锋利。
盘松围绕的清幽道路,九里之外的天空难以见到。
高耸的山峦聚集在一起,孤立地耸立。
空崖断绝了凡人的道路,痴痴地立着如麋鹿与麈。
遥远的天门极高,窥探深邃的地户。
金庭的路并不遥远,徒步就能到达。
身心乐于道家之流,儒家教导如同一把直尺。
寻访白云的老人,礼敬象征着登高的宇宙。
佛窟环绕着杉树林,仙坛半隐于荒草中。
悬崖与飞瀑,险恶喷涌难以俯视。
海眼与三井相通,洞门双阙相撑。
琼台下昏暗的角落,手足向前采摘乳汁。
只愿造访不死之乡,之前的劳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 崔嵬:形容山势高耸。
  • 灵迹:神灵的痕迹。
  • 群峰日来朝:群山每天都来朝拜。
  • 三茅:指天台山的三茅峰。
  • 鸾鹤:神话中的鸟,象征高洁。
  •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 娲女:传说中的女神,补天的象征。
  • 金庭:指道教中的神仙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容,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900年。张祜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天台山》是张祜在游览天台山时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山川奇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天台山是道教的圣地,诗中融合了道教思想,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诗歌鉴赏:

《游天台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壮丽和神秘的神仙传说。开篇描绘山的高耸与神灵的传说,表达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接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天台山的形态、气候、动植物相结合,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词句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表现出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巉巉割秋碧”的巍峨山峰,也有“鸾鹤自相群”的灵动生灵。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悟。结尾处,诗人提到“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更是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体现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张祜的《游天台山》不仅是一篇美丽的山水诗,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哲学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崔嵬海西镇:描写天台山的雄伟与壮丽,位于海的西边。
  • 灵迹传万古:神灵的传说流传千古,强调天台山的神秘。
  • 群峰日来朝:群山每天都来朝拜,表现对自然的敬重。
  • 累累孙侍祖:形象地描绘山峰的层叠,仿佛是祖先的后代。
  • 三茅即拳石:指天台山的三茅峰,形象生动。
  • 名从乾取象:名字取自“乾”,与道教的阴阳哲学相结合。
  • 鸾鹤自相群:描绘鸟类的自然生活,增添生动性。
  • 视听出尘埃:心灵超脱了尘世的烦恼,表达一种超然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仰看华盖尖”,将山顶比作华盖,形象生动。
  • 对仗:如“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形成对称美。
  • 拟人:如“鸾鹤自相群”,把鸟类拟人化,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体现了人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 解释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崔嵬 高耸、雄伟的山势,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灵迹 神灵的踪迹,传说中的神秘事件。 象征着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仙坛 道教的祭坛,代表着神仙居住的地方。 体现了道家文化与追求超然境界的思想。
鸾鹤 象征高洁的神鸟,常与仙境相联系。 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石梁 自然形成的桥梁,象征着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代表着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鸾鹤”象征什么?

    • A. 凶猛的动物
    • B. 高洁的神鸟
    • C. 普通的鸟类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崔嵬海西镇”中“崔嵬”形容的是__

    • 答案:高耸、雄伟的山势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向往。

    • A. 对
    • B. 错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 (杜甫):

    • 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学,但更强调个人的悲愤与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侧重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下一句是什么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上一句是什么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下一句是什么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上一句是什么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下一句是什么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上一句是什么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下一句是什么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上一句是什么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下一句是什么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上一句是什么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下一句是什么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上一句是什么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下一句是什么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上一句是什么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下一句是什么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上一句是什么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下一句是什么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上一句是什么

崔嵬海西镇,下一句是什么

灵迹传万古。上一句是什么

灵迹传万古。下一句是什么

群峰日来朝,上一句是什么

群峰日来朝,下一句是什么

累累孙侍祖。上一句是什么

累累孙侍祖。下一句是什么

三茅即拳石,上一句是什么

三茅即拳石,下一句是什么

二室犹块土。上一句是什么

二室犹块土。下一句是什么

傍洞窟神仙,上一句是什么

傍洞窟神仙,下一句是什么

中岩宅龙虎。上一句是什么

中岩宅龙虎。下一句是什么

名从乾取象,上一句是什么

名从乾取象,下一句是什么

位与坤作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