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俞克晦丈二首》

时间: 2025-01-07 21:47:48

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

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

流风亲党竞,余庆子孙多。

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俞克晦丈二首 赵蕃 〔宋代〕

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 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 流风亲党竞,余庆子孙多。 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俞克晦的哀悼和对其家族的赞美。诗中提到,尽管俞克晦生前官职显赫,但这些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他的诗作能够流传后世,名声也能代代相传。他的家族风气良好,亲友争相效仿,留下的德行使得子孙众多。然而,面对他的离世,作者感到无计可施,只能凄凉地拟作挽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官: 指俞克晦生前担任的官职。
  • 厚禄: 丰厚的俸禄。
  • 传家集: 指俞克晦的诗作能够流传给后代。
  • 继世科: 指名声能够代代相传。
  • 流风: 指良好的家族风气。
  • 亲党竞: 亲友争相效仿。
  • 余庆: 留下的德行。
  • 挽送: 哀悼送别。
  • 凄凉: 悲伤凄切。
  • 谩拟歌: 拟作挽歌。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为哀悼俞克晦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俞克晦去世后所作,赵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俞克晦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赞扬了俞克晦家族的良好风气和德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俞克晦生前官职和家族风气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的赞美。诗中“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官职和俸禄的淡漠态度,认为这些对逝者来说并不重要。而“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则强调了逝者的诗作和名声能够流传后世,这是对逝者最大的肯定。最后两句“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则表达了作者面对逝者离世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的赞美,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逝者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表达了作者对官职和俸禄的淡漠态度,认为这些对逝者来说并不重要。
  2. 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强调了逝者的诗作和名声能够流传后世,这是对逝者最大的肯定。
  3. 流风亲党竞,余庆子孙多。——描述了逝者家族的良好风气和德行,亲友争相效仿,留下的德行使得子孙众多。
  4. 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表达了作者面对逝者离世的无奈和悲伤,只能凄凉地拟作挽歌。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中的“好官”与“厚禄”,“堪底用”与“竟如何”形成对仗。
  • 拟人: “凄凉谩拟歌”中的“凄凉”拟人化,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族的赞美。通过描述逝者的官职、诗作和家族风气,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敬仰和对家族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逝者离世的无奈和悲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好官: 指俞克晦生前担任的官职,象征着社会地位和权力。
  • 厚禄: 丰厚的俸禄,象征着物质财富。
  • 传家集: 指俞克晦的诗作能够流传给后代,象征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 继世科: 指名声能够代代相传,象征着家族的荣誉和声望。
  • 流风: 指良好的家族风气,象征着家族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 余庆: 留下的德行,象征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
  • 凄凉: 悲伤凄切,象征着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好官堪底用,厚禄竟如何”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态度? A. 官职和俸禄的淡漠态度 B. 对逝者的敬仰 C. 对家族的赞美 D. 对逝者的哀悼

  2. 诗中“诗可传家集,名能继世科”强调了逝者的什么? A. 官职 B. 俸禄 C. 诗作和名声 D. 家族风气

  3. 诗中“挽送归无策,凄凉谩拟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无奈和悲伤 B. 敬仰和赞美 C. 淡漠和冷漠 D. 喜悦和欢乐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 杜甫《梦李白二首》:这两首诗也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逝者诗作的赞美,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挽俞克晦丈二首》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家族风气和德行的赞美,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逝者个人才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