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作绝句三首 赵蕃 〔宋代〕
月明入户白于霜, 林影当檐耸若翔。 睡味不应如许好, 不来吟咏答寒螀。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进屋内,明亮如霜, 树林的影子映在屋檐上,高耸如同飞翔。 睡眠的滋味不应该这么美好, 不然我怎么不来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呢?
注释:
- 月明入户白于霜:月光照进屋内,明亮如霜。
- 林影当檐耸若翔:树林的影子映在屋檐上,高耸如同飞翔。
- 睡味不应如许好:睡眠的滋味不应该这么美好。
- 不来吟咏答寒螀:不然我怎么不来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夜晚创作的绝句三首之一,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美景的欣赏和对睡眠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被月光和林影所吸引,感叹夜晚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睡眠的向往和对吟诗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林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首句“月明入户白于霜”,以“白于霜”形容月光的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林影当檐耸若翔”,用“耸若翔”形容林影的高耸,增添了动态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和吟诗的乐趣,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月明入户白于霜”描绘了月光照进屋内的明亮景象,用“白于霜”形容月光的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
- 次句“林影当檐耸若翔”用“耸若翔”形容林影的高耸,增添了动态美,使静态的林影显得生动起来。
- 第三句“睡味不应如许好”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末句“不来吟咏答寒螀”则通过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于霜”比喻月光的明亮,“耸若翔”比喻林影的高耸。
- 对比: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和吟诗的乐趣,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光和林影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明: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林影: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动态美。
- 睡味:象征着宁静生活的向往。
- 吟咏:象征着诗歌创作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明入户白于霜”形容的是什么? A. 月光 B. 霜 C. 林影 D. 睡眠 答案:A
-
诗中“林影当檐耸若翔”中的“耸若翔”形容的是什么? A. 月光 B. 霜 C. 林影 D. 睡眠 答案:C
-
诗中“睡味不应如许好”表达的是什么? A. 对睡眠的厌恶 B. 对睡眠的向往 C. 对吟诗的厌恶 D. 对吟诗的向往 答案:B
-
诗中“不来吟咏答寒螀”表达的是什么? A. 对睡眠的厌恶 B. 对睡眠的向往 C. 对吟诗的厌恶 D. 对吟诗的向往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赵蕃《夜作绝句三首》:两者都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赵蕃的诗更加清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