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病起登双镜楼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4 10:41: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再见此登临,
久病翻怜少壮心。
黄叶已寻幽涧落,
白云犹闭独峰深。
多餐篱菊宁辞老,
细看茱萸又到今。
寂寞湖山窗里尽,
秋风高顶几成吟。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再度来临,我再次登上这里,
久病之后更怜惜年轻的心境。
黄叶已经在幽静的山涧中飘落,
白云依然遮住那独立的高峰。
多吃一些菊花菜,也不怕年老,
仔细一看,茱萸又到了这个时节。
窗内的湖山一片寂寞,
在秋风中,我在高处吟唱几首诗。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长寿。
- 翻怜:重新更加怜惜。
- 幽涧:幽静的山涧。
- 白云犹闭:白云仍然遮住。
- 宁辞老:宁愿不惧怕衰老。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佩戴以驱邪避灾。
- 寂寞:孤寂,寡淡。
- 吟:吟唱,作诗。
典故解析:
"重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具有长寿和团圆的象征意义。诗中提到的“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古人会在这一天佩戴茱萸,以求平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是,明代高僧,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常常结合佛理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因久病而对年轻的心境倍加珍惜,同时也感叹秋意的浓厚。重阳节的习俗让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经历,写下了这一首充满哲思的诗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作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诗人在久病之后重新登上双镜楼,心中感触颇深,既怀念年轻的朝气蓬勃,又感叹生命的脆弱。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如“黄叶已寻幽涧落”和“白云犹闭独峰深”,传达出秋天的萧瑟和孤独,这与他内心的寂寞产生了共鸣。
同时,诗中提到的“多餐篱菊宁辞老”,表现了对菊花的热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宁愿在菊花的陪伴中面对老去的命运。最后一句“秋风高顶几成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即使在孤寂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在秋风中吟唱出动人的诗篇,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再见此登临:重阳节再次到来,我再次来到这里。
- 久病翻怜少壮心:经历久病后,更加怜惜年轻的心态。
- 黄叶已寻幽涧落:黄叶已经在幽静的山涧中飘落下去。
- 白云犹闭独峰深:白云依然遮住那孤独的高峰。
- 多餐篱菊宁辞老:多吃一些菊花菜,宁愿不惧怕衰老。
- 细看茱萸又到今:仔细一看,茱萸又到了这个时节。
- 寂寞湖山窗里尽:窗内的湖山一片寂寞,显得空旷无比。
- 秋风高顶几成吟:在秋风中,我在高处吟唱几首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自然景象,表现出岁月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白云犹闭”。
- 对仗:整首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在重阳节对年轻时光的珍惜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生命的无常。
- 白云:象征着孤独与高远的志向。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茱萸: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对平安的祈愿。
- 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通常在什么时间?
- A. 农历八月十五
- B. 农历九月九日
- C. 农历七月七日
-
诗中提到的“茱萸”的作用是什么?
- A. 装饰
- B. 驱邪避灾
- C. 食用
-
诗人对待衰老的态度是?
- A. 恐惧
- B. 无所谓
- C. 宁愿不惧怕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更多地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李白的《庐山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与释函是的这首诗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不同的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