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薰风暖气潜催,桃李商量次第开。
纂纂何须歌枣下,熙熙聊复上春台。
田园粗足终归去,轩冕无心任傥来。
尽道人生行乐尔,勿辞频覆掌中杯。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拂,草木芬芳,气温悄然升高,桃花和李花在悄悄商量着何时开放。
何必在枣树下高歌吟唱,大家欢聚在春天的台上。
田园生活足以让我归去,官场荣华我毫无挂念。
人生在世,尽情享乐就好,不必拒绝频频斟满的酒杯。
注释:
- 薰:熏香,散发香气。
- 潜催:悄然催促。
- 纂纂:形容花木繁盛的样子。
- 熙熙:形容热闹、欢快的样子。
- 轩冕:指高官显贵。
- 傥:随便、偶然。
- 尽道:尽情享乐。
- 频覆:频频斟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正民,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描绘田园生活和春游的愉快场景。
创作背景:
《春游》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助春游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享乐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春游》是一首描绘春天游玩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开头两句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花开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接下来的“纂纂何须歌枣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淡泊,认为在自然的春光下,与友共饮、畅谈才是更为美好的生活方式。
“田园粗足终归去,轩冕无心任傥来”中,诗人反思人生的价值,认为田园的宁静和自然的美比官场的荣华更值得追求。这种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追求,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尽道人生行乐尔,勿辞频覆掌中杯”,是对人生乐趣的呼唤,强调在短暂的人生中,应当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要拒绝美好时光的来临。整首诗在欢愉的气氛中,透出一种洒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薰风暖气潜催:春天的暖风轻轻吹拂,草木散发着香气,气温悄然升高,暗示春天已来。
- 桃李商量次第开:桃花和李花在悄悄商量着何时开放,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纂纂何须歌枣下:即使春光明媚,也不必在枣树下高歌。
- 熙熙聊复上春台:大家欢聚在春天的台上,享受春日的乐趣。
- 田园粗足终归去:诗人认为田园生活足以让自己归去,表达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 轩冕无心任傥来:对官场的荣华无心,随便接受。
- 尽道人生行乐尔:人生在世,尽情享乐。
- 勿辞频覆掌中杯:不必拒绝频频斟满的酒杯,鼓励享受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与花开比作生命的复苏。
- 拟人:桃李“商量”开花,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田园粗足”与“轩冕无心”,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享乐与自由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象征生命和希望,春天的开始。
- 桃李:象征繁荣与美好,春天的花朵。
- 春台:象征欢聚与享乐的场所。
- 酒杯: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象征是什么?
- A. 凋零的树木
- B. 开花的桃李
- C. 冬天的雪
-
诗中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无心
- C. 追求
-
诗人认为人生应该如何?
- A. 忍耐
- B. 行乐
- C. 忍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春游》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享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后者则表现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一种人生的无奈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正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