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雨)》

时间: 2024-10-17 10:31:39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独立西风万千恨。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锁断天涯诉幽闷。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雨)
作者: 陈亮 〔宋代〕

琐窗秋暮,梦高唐人困,
独立西风万千恨。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
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
锁断天涯诉幽闷。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
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

白话文翻译:

窗外秋天的暮色渐浓,我在梦中被高唐的美丽景象所困扰,独自站在西风中,心中充满着万千的愤恨。屋檐下的花瓣落下,打碎了空阶的宁静,芙蓉院中秋天的容颜已然衰老。枯萎的荷花仿佛要被折断,多少离愁别绪,锁住了天涯的幽怨。像蓬莱山去后,方士来到此地,轻轻挥动着粉笔,泪滴点点,带着梨花的香气滋润而下。人间的夜雨已然断送,梧桐树的叶子飘落,只剩下孤灯映照成朦胧的晕影。

注释:

  • 琐窗:小窗,形容窗户狭小。
  • 高唐:指《高唐梦》,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好梦境。
  • 万千恨:难以言表的愤懑与怨恨。
  • 芙蓉院:形容一个美丽的庭院,芙蓉花象征美丽的女子。
  • 蓬山: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归宿。
  • 方士:古代道士,象征超凡脱俗的存在。
  • 夜霖铃:夜晚的细雨声,像铃声般清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亮,字公述,号仲明,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文才出众,擅长抒情,作品多以豪放激昂著称。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与变迁,这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国势衰弱,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徘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洞仙歌(雨)》是一首充满秋意、愁思的词作,诗人在描绘秋天景色的同时,透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开头的“琐窗秋暮”在字面上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窗外的景色与内心的孤独相映成趣,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接着提到“梦高唐”,不仅显示出诗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充满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闷。

在“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一句中,细腻的景物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凋零与孤寂,而“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则通过芙蓉花的衰老象征着美丽与青春的逝去,突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愈发浓烈,作者通过“枯荷摧欲折”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仿佛将自己深埋于这股离愁之中。

最后,诗人以“断送得人间夜霖铃”作结,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与孤独。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浓厚的秋天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琐窗秋暮:描绘秋天的傍晚,小窗外景象。
  2. 梦高唐人困:梦中幻象的美丽,令人困扰。
  3. 独立西风万千恨:在西风中独自立着,心中充满怨恨。
  4. 又檐花落处滴碎空阶:花瓣落下,打破了宁静的阶梯。
  5. 芙蓉院无限秋容老尽:花园中的美丽已逐渐衰老。
  6. 枯荷摧欲折,多少离声:枯萎的荷花似乎要被折断,离别的声音充满心头。
  7. 锁断天涯诉幽闷:锁住了对天涯的诉说与幽怨。
  8. 似蓬山去后,方士来时:像去往理想的蓬莱山,方士的到来似有希望。
  9. 挥粉泪点点梨花香润:轻轻挥动泪水,梨花的香气弥漫开来。
  10. 断送得人间夜霖铃:夜雨的滴落似铃声般清脆,象征着无奈。
  11. 更叶落梧桐孤灯成晕:梧桐树的叶子飘落,孤灯映照出朦胧的光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的落下比作愁苦的象征。
  • 拟人:通过“枯荷摧欲折”赋予枯萎的荷花以情感。
  • 对仗:如“琐窗秋暮”与“梦高唐人困”,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感伤的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离愁,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 高唐:理想与美好梦境的象征。
  • 芙蓉:美丽与青春的象征。
  • 枯荷:凋零与离愁的象征。
  • 夜霖铃:细雨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唐”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乡村的安宁
    • C. 农田的丰收
  2. “枯荷摧欲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满足
  3. 诗的最后一句中,“孤灯成晕”的意象代表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繁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情感更为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开阔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陈亮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