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铭於鼎未为著,无忝所生方是存。
篠下若人元不死,春风吹雨着寒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在鼎上铭刻的名字并不显著,但只要不辜负所生之命,这才是存在的真正意义。就像竹子下面的人本来就不会死去,春风和细雨滋润着它寒冷的根部。
注释:
- 铭:指在器物上刻字,铭文。
- 鼎:古代一种器具,通常用于烹饪或祭祀。
- 无忝:不辜负、不羞愧。
- 篠下:竹子下面,竹子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坚韧。
- 元不死:本来就不会死,暗示生命的坚韧。
- 寒根:指竹子的根部,在春风和细雨的滋润下逐渐复苏。
典故解析:
“铭於鼎”出自古代铭文的传统,许多古人用鼎作为重要的礼器,铭文代表着历史和荣耀。“篠下若人”则暗示着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子舜,号梦得,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竹子象征生命的坚韧,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在开头通过铭文的比喻,指出了一个人的存在并不在于名声的显赫,而在于是否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这种思考引发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强调了内心的真实与坚韧。
接着,诗人用“篠下若人”描绘了竹子的生命力,竹子象征着坚韧和不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根部依然在春风和细雨的滋润下生长。通过这一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新生的信念,展现了自然与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
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富有自然的灵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铭於鼎未为著:即使在鼎上刻了名字,也未必能显著。
- 无忝所生方是存:不辜负生命的意义才算是真正的存在。
- 篠下若人元不死:竹子下的生命本来就不会消亡。
- 春风吹雨着寒根:春风和细雨滋润着竹子的寒冷根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铭於鼎”比喻名声和价值。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子和春风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强调个体存在的真正含义在于内心的真实与对生命的尊重。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坚韧,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铭:象征名声和历史。
- 鼎:代表传统和价值。
- 篠:竹子,象征坚韧和不屈。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
- 寒根:代表生命的根基与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铭於鼎”主要象征什么?
A. 名声
B. 记忆
C. 传统 -
诗人用“篠下若人”来形容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短暂 -
“春风吹雨着寒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哀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元代诗人郑光祖的《天净沙·秋思》。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林氏著荐亭》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洪诗更注重内心的坚韧与生存的意义,而李诗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