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中步月二绝
平山堂下解围去,
天水堡前经战来。
天地无情一般月,
照人霜骨白皑皑。
白话文翻译:
在平山堂下我解开围巾走出,
在天水堡前我经过战斗归来。
天地之间没有情感,唯有那一轮明月,
照耀着我的霜骨,显得白皑皑。
注释:
- 平山堂: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亭子或楼阁。
- 解围:解开围巾,意指走出包围或困境。
- 天水堡:天水堡是一个历史遗址,可能与战争相关。
- 无情:无情指天地间没有情感。
- 霜骨:指白皙的骨骼,形容寒冷或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霜骨”一词,常用来形容寒冷、孤独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松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是在经历某种困境或战乱后,诗人漫步在月光下,表达了他对人世无情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徘徊于平山堂与天水堡之间,内心充满了对过往战斗的回忆与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从束缚中走出,回顾战斗的场景,体现了一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感觉。然而,在这样的解脱之后,诗人却感受到天地的无情,只有那轮明月静静地照耀着他,显得更加孤寂。整首诗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自然的领悟,反映出其清晰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山堂下解围去:在平山堂下,诗人解开束缚,预示着走出困境。
- 天水堡前经战来:在天水堡前,经历了战斗的洗礼,暗示过去的苦难。
- 天地无情一般月:天地之间没有情感,只有明月,表达了对无情世事的感慨。
- 照人霜骨白皑皑:月光照在诗人身上,显得他如同霜骨般白皑,寓意孤独和寒冷。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月光与天地的对比,表现出情感的对立与内心的孤寂。
- 比喻:将人的骨骼比作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寒冷与孤独。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月光和战斗经历,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切体会。
意象分析:
- 平山堂:象征着归属与温暖。
- 天水堡: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残酷。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霜骨:象征着人心的冰冷与孤独的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平山堂”指的是: A. 一个历史遗址
B. 一个地名
C. 一座山 -
“天地无情一般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战争的怀念 -
“霜骨”一词主要象征: A. 热情
B. 孤独与寒冷
C. 温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与孤独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月下思念亲人,表达深切的情感。
诗词对比: 对比洪咨夔的《腊中步月二绝》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思乡情,而洪咨夔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战斗与人生的感慨。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