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洪洞县参观苏三监狱》
时间: 2025-01-19 22:3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洪洞县参观苏三监狱
作者: 蔡淑萍
红氍毹上唱苏三,
例把深悲喜剧看。
枉法县官能索命,
痴情公子果平冤。
多感易,欲书难,
信知法治路漫漫。
李离剑与包公铡,
休哂今犹作美谈。
白话文翻译
在红色的氍毹上,人们唱着苏三的悲剧,
总是重温那深沉的悲欢离合。
那些枉法的县官竟然能轻易地剥夺生命,
而那痴情的公子最终也能为自己辩冤。
感慨是容易的,但写下这些却不易,
我深知,法治的道路依然漫长。
李白的离剑和包公的铡刀,
今时今日仍然是美谈。
注释
字词注释
- 氍毹:一种华丽的地毯,常用于铺设在地面上。
- 苏三:指的是《苏三起监》中的人物,因其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悲剧的象征。
- 枉法:指违反法律,滥用职权。
- 痴情公子:指对情感执着的人。
- 平冤:为自己辩护,洗清冤屈。
典故解析
- 苏三起监:元代杂剧,讲述了苏三的凄惨遭遇,象征着对不公的抗争与对真爱的追求。
- 李离剑与包公铡:李白的离剑传说与包公的公正审判,象征着正义与道德的坚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淑萍,现代诗人,以情感细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著称。她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问题,并引导读者思考法治和人性的复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参观洪洞县苏三监狱时,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启发,借古讽今,表达对法治与人性的深思。
诗歌鉴赏
《鹧鸪天 洪洞县参观苏三监狱》是一首兼具历史与现实的诗作,作者通过苏三这个历史人物,抒发了对法治与人性的思考。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古诗的韵律,内容上则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的开篇以“红氍毹上唱苏三”点明了主题,揭示了人们对苏三悲剧的不断缅怀和反思。接下来的“枉法县官能索命”,则直接指向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法律不公,暗示了对法律的质疑与控诉。中间的“痴情公子果平冤”,则展现了对情感与正义的渴望,表达了对无辜者最终得以平反的期待。
诗的最后两句“李离剑与包公铡,休哂今犹作美谈”,则以历史典故作为结尾,既是一种对古代正义的怀念,也是一种对现实法治的反思。整个诗歌情感真挚,思考深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氍毹上唱苏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红毯上唱着悲剧,暗示对过往的追忆。
- 例把深悲喜剧看:强调人们对悲剧的关注与反思,情感深厚。
- 枉法县官能索命:揭露法律的不公,强烈的控诉情感。
- 痴情公子果平冤:传达了对真爱的执着与对正义的期待。
- 多感易,欲书难:表达了感慨的简单与写作的困难,反映内心的矛盾。
- 信知法治路漫漫:对法治的思考,承认其漫长的过程。
- 李离剑与包公铡:引用历史典故,增强诗歌的厚重感。
- 休哂今犹作美谈:反映人们对古代正义的怀念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对比,强调法治的进步与滞后。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增加诗歌的深度和广度。
- 象征:苏三象征着悲剧与不公,呼应法治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法治与人性展开,通过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了对正义与情感的渴望,揭示了法律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氍毹:象征着尊贵与悲剧的交织。
- 苏三:悲剧的象征,代表了对不公命运的反思。
- 法治:代表社会公正与道德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苏三”是谁? a) 历史人物
b) 现代诗人
c) 小说角色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法治路漫漫”指的是对____的思考。
-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是对法律公正的怀疑。
正确 / 错误
答案
- a) 历史人物
- 法治
- 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达对孤独与悲伤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以思乡的情感触动人心。
诗词对比
- 《苏三起监》:与蔡淑萍的诗作互为呼应,展示了对法治与人性的共同关怀。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通过自然意象表达情感,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元曲选》:涵盖苏三起监的相关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对蔡淑萍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