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时间: 2025-01-01 12:3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作者:晁端礼
眼来眼去,未肯分明道。
有意于人甚不早。
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
星事,知他何时是了。
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
拟待偷怜又胆小。
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
情深后不免求告。
但只教时时得些儿,
便拚了一生,为伊烦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人在爱意与迷恋之间的挣扎。诗人眼神交错,却始终无法清楚地表达出心意。对那个人的情意来得太晚,徒然让我的心在悬念中度过每一天。关于星辰的事情,何时能够了结呢?我几次揣测她的心意,实在是很难,想要偷偷怜爱,却又显得胆小。可我已经深深迷恋,不愿就此罢休,情感深厚之后,必然会有所请求。只希望能常常得到一点回应,哪怕只是一生的烦恼也在所不惜。
注释
- 眼来眼去:形容眼神交汇,却无法明确表达。
- 未肯:不愿意。
- 谩教:徒然让。
- 悬悬:心情不安,悬挂不定。
- 星事:指代命运或爱情的事情。
- 偷怜:暗中怜爱。
- 奈何:无奈,无法改变。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其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常见于古人对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对爱情的无奈与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宋代词人,生活于南宋时期,风格多样,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其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洞仙歌》成诗于个人情感的激荡之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诗人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中,爱情往往受制于社会规范,表现出深刻的内心挣扎。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深情且细腻的词作,凭借其生动的情感描写,深刻揭示了一个人在爱情中的迷茫和无奈。诗的开头以“眼来眼去”引入,展现了情感的微妙与复杂,眼神的交流充满了暗示,然而却又未能明言。此处的“未肯分明道”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表达了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情感的隐忍。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自己情感的反思愈加清晰,“有意于人甚不早”一句,表明了时机的错失与恋情的迟疑。接下来,诗人用“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传达出一种焦虑与期待的心情,使得读者感受到那种深切的渴望与无奈。诗句中“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爱与胆怯交织,令人心生共鸣。
最后几句“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则是情感的爆发,展现了深沉的爱意与不舍,尽管知道心中的烦恼与苦恼,却依然选择执着于这段情感。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细腻,使得整首词作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来眼去:诗人通过眼神交流表达情感,却未能清楚表白。
- 未肯分明道:对情感的隐忍和不愿意直言。
- 有意于人甚不早:表明情意来得太晚,错过了良机。
- 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让心情一直悬而未决,焦虑不安。
- 星事:象征命运,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 几回猜伊意:多次揣测对方的心意,感到困难。
- 拟待偷怜又胆小:想要暗中表达情感,却又缺乏勇气。
- 奈何我已狂迷:心中已深陷情感,无法自拔。
- 情深后不免求告:深情之后,难免会有所请求。
- 但只教时时得些儿:希望能得到一些回应。
- 便拚了一生,为伊烦恼:愿意为此烦恼一生,表达了深切的执着。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通过“眼来眼去”的描写,表现出情感的微妙;“奈何我已狂迷”的表述则将深情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强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爱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眼:象征情感的交流和默契。
- 星事:象征命运的变迁与不可知。
- 心:代表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 情:体现深切的爱情与执着。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基础,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们对爱情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眼来眼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爱慕
- C. 绝望
- D. 无聊
-
“奈何我已狂迷,怎肯干休”中“狂迷”指的是什么?
- A. 对生命的迷茫
- B. 对爱情的执着
- C. 对事业的追求
- D. 对友谊的珍惜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人生哲理
- B. 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C. 自然景色
- D. 社会批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对比晁端礼的《洞仙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表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孤独与思念,而晁端礼则侧重于内心的迷惘与挣扎。两者在风格与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词作与词人研究》
以上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洞仙歌》及其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