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蕉叶》

时间: 2025-01-17 09:13:21

楼头已报冬冬鼓。

华堂渐、停杯投箸。

更闻急管频催,凤口香销炷。

花映玉山倾处。

主人无计留宾住。

溪泉泛、越瓯春乳。

醉魂一啜都醒,绛蜡迎归去。

更看后房歌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蕉叶
作者: 晁端礼 〔宋代〕

楼头已报冬冬鼓。华堂渐停杯投箸。更闻急管频催,凤口香销炷。花映玉山倾处。主人无计留宾住。溪泉泛越瓯春乳。醉魂一啜都醒,绛蜡迎归去。更看后房歌舞。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头已经传来冬天的鼓声,华丽的堂上渐渐停止了饮酒作乐的声响。更有急促的乐器声频频催促,香气从凤口的香烛中散发而出。花影映照在倾斜的玉山之处,主人无计挽留宾客留下来。溪水泉流泛起越瓯的春乳,醉意已然一扫而光,红蜡烛迎送着归去的旅人。更可以去后房观看歌舞。

注释:

  • 冬冬鼓:指冬天来临时的鼓声,象征着节令的更替。
  • 华堂:指装饰华丽的大厅。
  • 急管:乐器的一种,声调急促,催促的意思。
  • 凤口香销炷:指用凤嘴香烛,香气四溢,炷指香烛的形状。
  • 玉山:象征美好的山,可能指代某种美丽的景致。
  • 越瓯:越地的瓯,指的是一种瓷器或陶器,寓意春乳的清新。
  • 绛蜡:红色的蜡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生活于宋代,字景仁,号惟庵,著名诗人和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文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冬日的聚会场景,表现了欢送宾客的场景,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节令变换的敏感。

诗歌鉴赏:

《金蕉叶》以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冬日聚会的余韵。诗的开头以“冬冬鼓”引入,瞬间给人以季节变换的感觉,象征着时光的无情流逝。华堂中的欢声笑语逐渐消逝,正如人们的聚散无常。通过“急管频催”和“凤口香销炷”的描绘,诗人在音响和香气之间创造出一种感官的交织,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宴会之中。

接着,诗人以“花映玉山倾处”描绘了宴会余晖下的美好景致,既表现出宴会的富丽堂皇,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接下来的“主人无计留宾住”则反映出主人内心的无奈与伤感,宾客的离去是不可避免的,暗示着人生中的聚散离合。最后几句,诗人用“醉魂一啜都醒”表现出一种清醒后的释然,尽管欢聚已过,但仍能欣赏到后房的歌舞,给人以希望与新生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头已报冬冬鼓:传达出冬天的到来,提醒人们注意节令的变化。
  2. 华堂渐停杯投箸:宴会逐渐结束,宾客的欢声笑语变得稀疏。
  3. 更闻急管频催:乐器声急促,催促人们散去,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4. 凤口香销炷: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
  5. 花映玉山倾处:花影映照在美丽的山景中,表达诗人在美中留恋。
  6. 主人无计留宾住:主人感到无奈,无法挽留宾客。
  7. 溪泉泛越瓯春乳:大自然的春意融入人们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8. 醉魂一啜都醒:醉意消散,感受到现实的清醒。
  9. 绛蜡迎归去:蜡烛的光辉送别离去的宾客,象征着温暖与祝福。
  10. 更看后房歌舞:最后提供希望,暗示生活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口”比喻香烛的美好,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醉魂一啜都醒”,前后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如“花映玉山”,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宴会为背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聚散,表现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冬鼓:象征节气与时间的流转。
  • 华堂:代表奢华的生活方式。
  • 急管:象征催促和无奈。
  • 玉山:象征美好与理想。
  • 溪泉: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堂”指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华丽的大厅
    • C. 某种香料
  2. “醉魂一啜都醒”中的“醉魂”意指:

    • A. 醉酒后的人
    • B. 醉意消散
    • C. 一种饮品
  3. 诗中“凤口香销炷”所描绘的意象主要传达了:

    • A. 香气的散发
    • B. 烛光的闪烁
    • C. 美食的享受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聚会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 杜甫《春望》: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时局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