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时间: 2025-01-14 07:04: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
作者: 韩偓 〔唐代〕
萧条古木衔斜日,
戚沥晴寒滞早梅。
愁处雪烟连野起,
静时风竹过墙来。
故人每忆心先见,
新酒偷尝手自开。
景状入诗兼入画,
言情不尽恨无才。
白话文翻译:
冬日的古木显得萧条,夕阳斜斜地照在上面;
在这晴冷的天气里,早梅因寒意而滞留。
愁苦之处,雪烟弥漫,连野外的景象都显得模糊;
宁静的时候,风吹过竹子,声音飘过墙来。
故人每次忆起,心中总是先想起你;
新酒偷偷尝了一口,自己动手来开瓶。
景象融入了诗中,也融入了画中,
但表达情感的语言却总是显得无能为力。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的荒凉、凋零。
- 古木:古老的树木,象征着岁月和沧桑。
- 衔斜日:夕阳斜照,描绘了时间的流逝。
- 戚沥:忧愁、伤感的情绪,形容天气的清冷。
- 滞早梅:早梅未能盛开,象征着迟滞与希望。
- 愁处:忧愁之地。
- 雪烟:雪雾,形容天气阴郁。
- 静时:安静的时候。
- 故人:老朋友。
- 新酒:指刚酿的酒,象征新生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9年-约900年),字君贞,号阮亭,晚唐诗人,出生于江南,精通诗词,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季,展现了诗人在严寒中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对故人的思念。正值寒冷的冬日,诗人通过描绘萧条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感伤。
诗歌鉴赏:
《冬日》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象与内心情感的诗。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古木衔斜日”和“戚沥晴寒滞早梅”描绘出一幅寒冷的冬日画面,古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萧条,而早梅因为寒冷而未能绽放,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无奈。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愁处雪烟连野起”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愁苦的地方,雪雾弥漫,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仿佛连连的愁绪都在弥散。
诗中“静时风竹过墙来”则以安静的时刻,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之处,风声轻柔,竹子摇曳,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冬日画面。同时,诗人将对故人的思念融入诗中,“故人每忆心先见”,抒发了对朋友的怀念。最后,通过“新酒偷尝手自开”,诗人展现了一种隐秘的乐趣,似乎在对待生活的苦涩时,依然能找到些许的欢乐。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条古木衔斜日:古老的树木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萧条,暗示时光的流逝。
- 戚沥晴寒滞早梅:晴冷的天气让早梅无法盛开,传达出一种迟滞和忧伤。
- 愁处雪烟连野起:愁苦的地方,雪雾弥漫,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静时风竹过墙来:在安静的时刻,微风吹过竹子,声音透过墙壁,显示出自然的细腻。
- 故人每忆心先见:每当想起故人,心中总是首先浮现出他们的身影。
- 新酒偷尝手自开:偷偷尝了新酒,象征着对生活的调皮与乐观。
- 景状入诗兼入画:自然的景象既可以写成诗,也可以画成画,艺术的融合。
- 言情不尽恨无才:表达情感的语言总是显得无力,抒发了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 对仗:如“新酒偷尝手自开”与“故人每忆心先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现了人在面对自然寒冷时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古木:象征着岁月与沧桑。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 雪烟:代表着愁苦与模糊。
- 竹子:象征着坚韧与柔韧,风竹的声音传递出自然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条古木衔斜日”中的“斜日”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傍晚的夕阳
- C. 正午的阳光
-
诗人在诗中提到“新酒偷尝手自开”,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喜悦
- C. 忧伤
-
“静时风竹过墙来”中,“风竹”是用来描绘什么?
- A. 寂静的环境
- B. 自然的声音
- C. 人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韩偓的《冬日》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鹿柴》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冬日》则通过对比展现孤独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