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其三》

时间: 2025-01-01 16:15:46

春日每颁宽大诏,天公意与圣人同。

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 其三 赵蕃 〔宋代〕 春日每颁宽大诏,天公意与圣人同。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皇帝每每颁布宽大的政令,天公的意愿与圣人的心意相同。因此,在经历了半年的干旱枯竭之后,一场及时雨恰好帮助土壤恢复生机。

注释:

  • 宽大诏:指皇帝在春天颁布的宽大政令,通常涉及减免赋税、赦免罪犯等。
  • 天公:指天,这里比喻自然界的力量。
  • 圣人:指皇帝,古代认为皇帝是天命所归,具有神圣的地位。
  • 焦枯:形容土地因长期干旱而枯竭。
  • 土脉:指土壤的生机和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此诗作于宋代,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和天意的顺应表达了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之后,春天终于到来,皇帝颁布了宽大政令,天公也适时降下雨水,使得土地得以恢复生机。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一系列积极变化的欢迎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政治和谐的喜悦。首句“春日每颁宽大诏”,直接点明了春天的政治背景,即皇帝在春天颁布宽大政令,这通常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次句“天公意与圣人同”,将天意与圣人的意愿相提并论,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后两句“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则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即长时间的干旱后的一场及时雨,来象征政治和社会的复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春日每颁宽大诏”,点明了春天的政治背景,即皇帝在春天颁布宽大政令,这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旨在减轻百姓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
  • 次句“天公意与圣人同”,将天意与圣人的意愿相提并论,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 后两句“故于半载焦枯后,一雨聊资土脉通”,则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即长时间的干旱后的一场及时雨,来象征政治和社会的复苏。

修辞手法:

  • 比喻:“天公意与圣人同”中,将天意比喻为圣人的意愿,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 拟人:“一雨聊资土脉通”中,将雨水拟人化,仿佛它是有意识地来帮助土壤恢复生机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和政治和谐的喜悦。通过春天的景象和天意的顺应,作者赞美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以及政治和社会的复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新生和希望。
  • 宽大诏:象征政治的宽大和仁慈。
  • 天公:象征自然界的力量和天意。
  • 圣人:象征皇帝的神圣和权威。
  • 焦枯:象征长时间的干旱和困境。
  • 一雨:象征及时的帮助和复苏。
  • 土脉:象征土壤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宽大诏”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命令 B. 皇帝的宽大政令 C. 皇帝的诏书 D. 皇帝的文书

  2. 诗中“天公意与圣人同”表达了什么? A. 天意与圣人的意愿相同 B. 天公与圣人的关系 C. 天公的意愿 D. 圣人的意愿

  3. 诗中“一雨聊资土脉通”中的“一雨”象征什么? A. 长时间的干旱 B. 及时的帮助和复苏 C. 土壤的生机 D. 天意的顺应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立春 其三》:两者都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自然和政治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