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北冈韩处士
作者: 周贺 〔唐代〕
相过值早凉,松帚扫山床。
坐石泉痕黑,登城藓色黄。
逆风沈寺磬,初日晒邻桑。
几处逢僧说,期来宿北冈。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初秋的时节,我恰好路过这里,感到一阵凉意,松树的枝叶轻轻扫动着山床。我坐在石头上,泉水流过,留下了黑色的痕迹;我登上城头,看到青苔的颜色变得泛黄。逆风中,寺庙的钟声沉沉地响起,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邻近的桑树。在几个地方遇到和尚,听他们说,期待着能在北冈过夜。
注释
- 相过: 偶然经过。
- 值早凉: 正值初秋的凉爽天气。
- 松帚: 松树的枝叶,形象地比喻为扫帚。
- 山床: 山上的床,指的是山间的休息处。
- 泉痕黑: 泉水流过后在石头上留下的黑色痕迹。
- 藓色黄: 青苔的颜色变黄,说明天气变凉。
- 逆风沈寺磬: 在逆风中,寺庙的钟声显得沉沉的。
- 初日晒邻桑: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旁边的桑树。
- 几处逢僧说: 偶然在几处遇到和尚交谈。
- 期来宿北冈: 期待能在北冈过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贺,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为题材。周贺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一次寻访北冈的途中,描绘了秋日的山野景象和与和尚的偶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寻北冈韩处士》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水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凉意以及山野的宁静。全诗共四联,每联都通过独特的景物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相过值早凉,松帚扫山床”,描绘了秋天的早晨,诗人偶然经过,感受到一阵凉意,松枝轻扫,给人以清新之感。第二联“坐石泉痕黑,登城藓色黄”则通过对石头和青苔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静谧与时光的流逝。第三联“逆风沈寺磬,初日晒邻桑”通过钟声与阳光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生活的意义。最后一联“几处逢僧说,期来宿北冈”,通过与和尚的交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思索和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自然的描写,也有对生活方式的反思,展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过值早凉: 诗人偶然经过此地,正值初秋,感受到阵阵凉意。
- 松帚扫山床: 松树的枝叶如扫帚般轻轻扫动,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 坐石泉痕黑: 坐在石头上,泉水流过,留下黑色的痕迹,暗示水流的清澈和岁月的印记。
- 登城藓色黄: 登上城墙,看到青苔因天气变凉而变黄,象征着时光流逝。
- 逆风沈寺磬: 在逆风中,寺庙的钟声显得沉闷,增强了孤寂的感受。
- 初日晒邻桑: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邻近的桑树,带来温暖的气息。
- 几处逢僧说: 在旅途中几次遇到和尚,进行简短的交谈。
- 期来宿北冈: 期盼能在北冈安静地过夜,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松帚扫山床”,将松树比作扫帚,形象生动。
- 拟人: “逆风沈寺磬”,钟声似乎在逆风中沉重地响起,赋予了声音以情感。
- 对仗: 如“坐石泉痕黑,登城藓色黄”,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追求。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渴望,给人以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 象征坚韧与长青,常与隐逸生活关联。
- 泉水: 代表清澈与生命,流动的泉水寓意着时光的流逝。
- 钟声: 寺庙的钟声不仅是时光的标志,也传递出宁静与思考。
- 桑树: 在古代,桑树与隐逸生活、田园生活密切相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几处逢僧说”,这表明诗人对什么样的生活有向往?
- A. 仕途生活
- B. 隐逸生活
- C. 商业生活
-
诗的意境主要表现在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初日晒邻桑”中的“初日”指的是哪个时间?
- A. 早晨
- B. 正午
- C. 黄昏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 - 王维
- 《山居秋暝》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终南山》: 王维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山中隐逸的生活,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山居秋暝》: 描述了秋天的宁静,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与周贺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