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和张常侍》
时间: 2024-12-31 21:3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岁暮和张常侍
作者:陶渊明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己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年末时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说,繁华的市井中,旧人已凋零,快速的马儿也让人感到伤感。明天与今天并无区别,岁末又能说些什么呢?诗人面容淡雅,白发渐多。秦穆公的谈话是多么广阔,然而思乡的情绪却难以言表。傍晚时分,长风起,寒云笼罩了西山。清凉的气息渐渐浓重,飞鸟纷纷归巢。人们的生活依旧艰难,更何况我心中愁苦缠绕。屡次缺乏美酒,无法享受当年的快乐。无论贫穷或富贵都无所谓忧虑,憔悴的我只因命运的变化而感慨。抚摸着自己,心中满怀深情,感慨命运的变迁。
注释
- 市朝:指市场和朝廷,这里指繁华的地方。
- 骤骥:快速的马,象征光阴的流逝。
- 素颜:指没有装饰的容貌,形容自然状态。
- 秦穆:指历史上的秦穆公,代表广博的见识和谈论。
- 洌洌:清澈的样子,形容气候的变化。
- 惆怅:内心感到无奈和忧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和隐士。他生活在动乱的时代,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岁末,正值寒冬,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思,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岁暮和张常侍》是一首蕴含丰厚情感的诗作,陶渊明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岁末时节的凄凉与哲思。诗的开头以“市朝凄旧人”引入,展示了繁华之地的冷清,随即通过“骤骥感悲泉”将迅速流逝的时光与伤感的情绪结合起来,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自述面容的淡雅和白发的增多,传达了岁月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陶渊明将人事与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向夕的长风、寒云的西山,渲染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诗中“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更是深入刻画了民众的苦难,反映了社会的困境。最后,诗人以“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总结了自己的境遇,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在此,他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感慨,也映射出整个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市朝凄旧人:市场繁华却充满了旧人的凋零,暗示社会的变迁。
- 骤骥感悲泉:快速的马儿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悲伤,时间飞逝使人感伤。
- 明旦非今日:明天与今天的无差别,反映时间的单调与无常。
- 岁暮余何言:岁末之际,内心的感慨无以言表。
- 素颜敛光润:自然的面容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但白发却显露了岁月的痕迹。
- 阔哉秦穆谈:秦穆公的谈话宽广而深邃,象征着知识与智慧。
- 旅力岂未愆:行旅的艰辛是否未曾失误?此句流露出思乡之情。
- 向夕长风起:傍晚的长风起,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换。
- 寒云没西山:寒冷的云彩笼罩西山,营造出一幅凄美的画面。
- 洌洌气遂严:清冷的气息变得严峻,暗示气候的变化。
- 纷纷飞鸟还:飞鸟归巢,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民生鲜长在:民众的生计仍然艰难,展现了社会的困境。
- 矧伊愁苦缠:更何况我内心的愁苦缠绕不去。
- 屡阙清酤至:屡次缺乏美酒,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 无以乐当年:无从享受往年的欢乐,感叹人生的失落。
- 穷通靡攸虑:无论贫穷或富贵都不必忧虑,表达了一种洒脱的态度。
- 憔悴由化迁:憔悴的状态是由命运的变化造成的,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
- 抚己有深怀:抚摸自己,心中满怀深情与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形成了优美的对称美。
- 比喻:将人生的短暂与自然景象结合,创造出深刻的意象。
- 拟人:飞鸟的归巢富有人情味,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困境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命运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市朝:象征繁华与喧嚣,反映社会的变迁。
- 骤骥:代表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短暂。
- 寒云:营造出冷清的氛围,象征内心的忧愁。
- 飞鸟:象征归属与安宁,表达对故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骤骥”指的是什么?
a) 慢马
b) 快马
c) 龟速 -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
a) 忧虑
b) 洒脱
c) 忽视 -
“屡阙清酤至”中“清酤”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清水
c) 清茶
答案:
- b) 快马
- b) 洒脱
- a) 美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岁暮和张常侍》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个人化,而后者则更具社会意识。
- 《春望》中的忧国忧民情怀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形成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