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柴桑》
时间: 2024-12-31 13:1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刘柴桑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山泽中已久,心中感到迷茫,因而踌躇不前。他之所以不愿选择隐居,是因为对亲友的牵挂与不舍。良辰美景引发了他的美好回忆,于是他提着杖子回到了西边的小屋。荒野中再无人归来,时常能看到废弃的村庄。诗人的茅草屋已安置好,但新地仍需开垦。谷风吹来,带着凄凉的气息,春天的美酒却能解开饥饿的辛劳。虽然弱女子不及男子,但她的关怀却更让人心安。世间的琐事让人感到疏离,岁月的流逝也让人感到无奈。耕作与织布满足了基本的需要,那么在此之后又有什么是需要的呢?百年之外,人的名声和身影如同烟云,一切都将消逝。
注释:
- 胡事:指诸多琐事或外来事务。
- 亲旧:亲人和旧友。
- 索居:隐居或要求隐居。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荒涂:荒凉的道路。
- 谷风:指谷物成熟时的风,象征丰收。
- 春醪:春天的酒,意指美酒。
- 弱女:指女子,强调其柔弱,体现出情感的温柔。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山泽”与“西庐”都体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一生追求隐逸生活,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强调归隐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晚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和刘柴桑》写于陶渊明隐居后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对亲友的眷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士人对官场的黑暗感到失望,纷纷选择归隐,陶渊明则是其中的代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山水田园的描绘为背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开篇的“山泽久见招”道出了他长期受到自然的吸引,但随之而来的“胡事乃踌躇”则表现出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诗人虽然向往隐居生活,但对亲人的牵挂使他犹豫不决。
而“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则描绘了他在美好时光中内心的向往与归属感,虽有归隐之心,却难以割舍对世俗的情感。后面的“荒涂无归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荒凉,生活的艰辛和凋敝的景象显得更加鲜明。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无奈,展现了陶渊明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泽久见招:长期在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召唤。
- 胡事乃踌躇:面对外界的纷扰感到犹豫不决。
- 直为亲旧故:因旧友亲人的牵挂而难以决断。
- 未忍言索居:不忍心提及隐居的想法。
- 良辰入奇怀:美好的时光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
- 挈杖还西庐:带着手杖回到自己的小屋。
- 荒涂无归人:荒凉的路上没有归来的人。
- 时时见废墟:时常能看到破败的景象。
- 茅茨己就治:茅草屋已安置妥当。
- 新畴复应畲:新的田地还需开垦。
- 谷风转凄薄:谷风带来凄凉的气息。
- 春醪解饥劬:春酒能解除饥饿的辛劳。
- 弱女虽非男:即使女子不如男子。
- 慰情良胜无:但她的关怀更能慰藉情感。
- 栖栖世中事:生活琐事让人感到疏离。
- 岁月共相疏:岁月流逝,人与人间的隔阂加深。
- 耕织称其用:耕作与织布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 过此奚所须:除此以外又有什么是需要的呢?
- 去去百年外:百年之后,人的存在如同烟雾。
- 身名同翳如:身名都将化为虚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 比喻:将生活的短暂比作“烟云”,强调存在的虚无。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谷风转凄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陶渊明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泽:象征自然,代表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西庐:指诗人的隐居之所,代表归属感。
- 谷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春醪: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主要受到什么影响?
A. 对官场的厌倦
B. 家庭的压力
C. 经济的困扰
D. 社会的动荡 -
诗中“弱女虽非男”的意思是?
A. 女子不如男子
B. 女子的关怀更胜于男子
C. 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D. 女子无能为力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C. 对亲情的思念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描述理想社会与隐逸生活。
- 《饮酒》(陶渊明): 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与隐逸,而张若虚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文选》:对陶渊明的作品有详细的解读。
- 《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分析这一时期诗歌的发展与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古代文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