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裴司马》
时间: 2025-01-09 00:1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裴司马
作者:李白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
若无云间月,谁可比光辉。
秀色一如此,多为众女讥。
君恩移昔爱,失宠秋风归。
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
天寒素手冷,夜长烛复微。
十日不满匹,鬓蓬乱若丝。
犹是可怜人,容华世中稀。
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美丽的衣裳如翡翠与金线编织而成,装饰着歌舞的服装。若没有那云间的明月,谁能与它的光辉相比呢?她的美丽就像这样,常常受到许多女子的讥讽。君王的恩宠曾经转移,对我昔日的爱慕,因秋风而归,失去了宠爱。愁苦的心情不与邻里分享,泪水流下来如同那黄昏的机杼。天寒了,手变得冰冷,漫漫长夜中,蜡烛的光亮变得微弱。十天都没有满月,鬓发蓬乱如丝。她依然是个可怜的人,容貌在世间是如此稀罕。向你展露皓齿,求你不要与我相违。
注释:
- 翡翠黄金缕:指用翡翠和金线织成的衣物,象征华丽。
- 云间月:暗指明亮的月光,象征光辉和美好。
- 众女讥:意指众多女子的讥讽,反映出竞争和嫉妒。
- 君恩移昔爱:指君王的恩宠转移,表达失宠之痛。
- 流黄机:机杼是织布的工具,流泪像机杼流动。
- 容华世中稀:美貌在世间是非常稀有的,形容其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白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中写给裴司马,表达对美人的赞美和对失宠的惋惜。在唐代,诗人常常通过对女性的描绘来反映自身的情感和社会地位。
诗歌鉴赏:
李白的《赠裴司马》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作,展现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失宠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华丽的衣裳和明亮的月光来象征美与光辉,表现出女性的美丽与娇艳。然而,这种美丽却常常受到他人的讥讽,暗示了社会对女性的苛刻标准和竞争。诗人对曾经的宠爱感到失落,展现了他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白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和微弱的烛光,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最后的“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可能的希望,期盼与对方的理解与支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切的情感,将个人遭遇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描绘华美的舞衣,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魅力。
- 若无云间月,谁可比光辉:以月光比喻女性的光辉,强调其独特之处。
- 秀色一如此,多为众女讥:美丽常常引来他人的嫉妒与讥讽。
- 君恩移昔爱,失宠秋风归:反映对爱情的失落与心境的变化。
- 愁苦不窥邻,泣上流黄机:内心的愁苦无人分享,泪水如织布般流淌。
- 天寒素手冷,夜长烛复微:描绘寒冷的环境与孤独的心情。
- 十日不满匹,鬓蓬乱若丝:形象地描绘因失去宠爱而产生的颓废。
- 犹是可怜人,容华世中稀:强调女性的美丽与可怜,反映社会的冷漠。
- 向君发皓齿,顾我莫相违:表达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希望对方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女性的光辉,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愁苦被赋予了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如“天寒素手冷,夜长烛复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赞美,对爱情失落的惆怅,以及对未来可能理解的期待,展现了李白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翡翠与黄金:象征美丽、珍贵,代表女性的魅力。
- 云间月:象征光辉与美好,体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追求。
- 秋风:代表失落,暗示感情的变化与离别。
- 蜡烛: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内心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什么比喻女性的光辉?
- A. 太阳
- B. 星星
- C. 月亮
- D. 烛光
-
诗中提到的“众女讥”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赞美
- B. 嫉妒
- C. 爱慕
- D. 同情
-
诗中“天寒素手冷”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李白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体现出对家庭的思念与责任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