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
时间: 2025-01-19 20:1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言五首·其三
作者: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话文翻译
赠你一个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疑虑,不必借助于龟甲和蓍草卦。
想要试验玉石的真伪,必须烧三天才能得出结论;
想要辨别材质的优劣,得等待七年才能明白。
周公曾因流言而感到恐惧,王莽在未称帝时也显得谦恭。
假如当初我便死去,一生的真伪又有谁能知晓呢?
注释
- 狐疑:心中疑惑。
- 钻龟:指用龟甲占卜。
- 祝蓍:用蓍草占卜。
- 试玉:测试玉石的真实与否。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开国功臣,以治国理政而闻名。
- 王莽:西汉末年的权臣,后来篡位建立新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见长,尤以乐府诗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真伪、流言蜚语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声的看淡,借古人例子提醒人们的信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较为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真伪、流言蜚语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赠君一法”引入,强调解决疑虑的方法,并提出不必依赖传统的占卜手段,展现了白居易的理性与智慧。接着,他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形象地阐述了真理与本质的辨别需要时间与耐心,暗示着现实中事情真相的复杂性。
诗中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则引用历史人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表明即便是权臣也难逃流言的困扰,流言的破坏性不容小觑。最后,诗人以“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与真实的最终思考,令人深思不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赠君一法决狐疑”:给你一个方法来解决疑惑。
- “不用钻龟与祝蓍”:不需要借助占卜的方式。
- “试玉要烧三日满”:要试验玉石的真伪需要时间。
- “辨材须待七年期”:辨别材质的优劣需要耐心。
- “周公恐惧流言日”:周公因流言而感到恐惧。
- “王莽谦恭未篡时”:王莽在篡位前表现出的谦恭。
- “向使当初身便死”:假如当初我就死去。
- “一生真伪复谁知”:我的一生的真伪又有谁能够知道呢?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烧玉试真)、对仗(如“试玉”与“辨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深刻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对人生真伪的思考,强调真理的发现需要时间与耐心,同时对名利权力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玉:象征真实与价值,试玉的过程暗示辨别真伪的复杂。
- 流言:象征人心的复杂与险恶,提醒人们对待言论的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占卜工具有哪两种?
- A. 钻龟与祝蓍
- B. 纸与笔
- C. 琴与书
- D. 酒与花
-
周公和王莽在诗中被提到是为了说明什么?
- A. 权力的绝对性
- B. 流言的危害性
- C. 财富的重要性
- D. 忍耐的美德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平易近人和杜甫的沉郁苍凉形成鲜明对比。白居易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杜甫则通过复杂的意象和情感传达对社会的关注。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典文学研究书籍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