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山水扇
作者:陈深 〔宋代〕
青山绿树蔽憎楼,
应有高人隐一丘。
客子门前过何急,
古今行役未曾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山绿树遮蔽的楼阁,隐约中似乎有高人住在山丘之中。路过这里的客人,不必匆忙,因为古往今来的行旅,似乎都未曾真正到达过这里。
注释
- 蔽:遮挡、遮蔽。
- 憎楼:指的是令人厌恶的楼阁,这里可能是指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
- 高人:指胸怀壮志或有高尚品德之人。
- 丘:小山丘,暗指隐居之所。
- 客子:外来的旅客或客人。
- 行役:行走或出行的过程,指代人生的旅程。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高人隐一丘”暗示了隐士的生活方式,反映了道家文化中追求隐逸、宁静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宋代尤其受到推崇,许多文人都向往山水之间的闲适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深,字德明,号松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多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文人们多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青山绿树的美丽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前两句通过“青山绿树”和“憎楼”的对比,表达了对繁华尘世的不满,强调了山水的清幽与宁静。第三句中的“客子门前过何急”,不仅是对匆忙生活的反思,也呼唤人们停下脚步,享受周围的美好。最后一句“古今行役未曾行”,则更深层地探讨了人生旅途的意义,强调了在浮华的世界中,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递了一种隐逸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高人的憧憬,还有对人生旅途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绿树蔽憎楼:青山和绿树遮挡了令人厌恶的楼阁,暗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 应有高人隐一丘:高人应该在某个山丘上隐居,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客子门前过何急:路过的客人为何要匆忙,质问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 古今行役未曾行:无论古今,行走在世上的人似乎都未曾真正体验过生活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青山绿树与憎楼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宁静与都市的繁躁。
- 拟人:将“高人”赋予了情感,表现出隐士的理想化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隐逸与繁华的对立,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意义的深思。
意象分析
- 青山绿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憎楼:寓意繁华的城市生活,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厌倦。
- 高人:象征理想中的隐士,代表着追求内心安宁的人生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客子”指的是谁? a) 本地人
b) 外来的旅客
c) 隐士 -
“青山绿树蔽憎楼”中,青山和绿树的意象主要表达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自然的宁静
c) 人生的无奈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旅行的探讨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意境,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则通过更为奔放的语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尽管风格不同,但主题上都显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与隐士:宋代诗歌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