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柏窗所藏莲社图》
时间: 2025-01-04 09:50:35意思解释
题郑柏窗所藏莲社图
作者: 陈深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白莲生清地,至洁尘不行。
当时取我社,亦以清净故。
乐国初地有,莽莽果何处。
陶公寄醉乡,盖深得其趣。
公何挽不入,谢何推不去。
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盗循彼何人,一见乃深许。
干固未易知,身名期岁暮。
遗风惊千祀,流落见缃素。
永怀名山游,乐与善人遇。
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
我将解世缠,已放登山具。
载酒酹渊明,间津桃源路。
白话文翻译:
白莲生长在清净的地方,至洁的品德不会沾染尘埃。
当初选择我社,正是因为它的清净。
乐国的初始之地,荒凉的果实又在何处呢?
陶公寄情于醉乡,确实是深得其中的趣味。
陶渊明为何不能挽留,谢安为何不能推开?
远方的师友真心高洁,心中杂念却难以排除。
那些盗贼又是谁呢,一见面便深感亲切。
坚贞不易被知晓,身名期盼在岁末。
遗留下的风气惊动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字见于缃素。
永远怀念名山游,乐于与善人相遇。
匡庐青山拂天,江水朝东奔流。
我将解开世俗的羁绊,已经放下登山的装备。
端着酒杯祭奠渊明,途经桃源的道路。
注释:
- 白莲:象征纯洁、高洁的品德。
- 社:指社团或社交场所。
- 乐国:指一种理想的世界或境地。
- 陶公:陶渊明,隐士诗人,寄情于自然,醉于桃花源。
- 匡庐:指庐山,著名的名山,象征着游历和精神上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怀,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是对一幅名为“莲社图”的画作的吟咏,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认同与景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莲”开篇,象征着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通过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传达出一种拒绝世俗、坚持品德的决心。接着,诗人提到陶渊明,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语意深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多次提到“清净”,反复强调了内心追求的纯粹。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匡庐青拂天,江水日东骛”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心境相互交融。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羁绊的释然,象征着一种自我解放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强调莲的生长环境与清净的品德。
- 第三、四句引入陶渊明,表达对隐士生活的赞美。
- 后续句子探讨了人际关系与内心的杂念,表现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 最后几句则是对世俗生活的解脱与对自然的归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花比作纯洁的品德。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如“远师信高识,心杂固不取”。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诗歌的整体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净、隐逸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对陶渊明等隐士的认同,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白莲:象征纯洁和高尚。
- 陶公:隐士形象,追求自然与自由。
- 匡庐:名山象征,代表理想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莲象征什么?
- A. 享乐
- B. 纯洁
- C. 权力
- D. 财富
- 陶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
- A. 一座山
- B. 一条河
- C. 一座城
- D. 一片林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陈深的作品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陈深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归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