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汝从溧阳来辱李晦庵以诗问讯次韵寄答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5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身真有累,无地亦无锥。遇事频三北,干时愧六奇。自嗟寒若此,谁闵病而衰。已办穷秋去,宁馀几日思。
白话文翻译:
确实有了身体就会感到负担,没有地方也没有立足之地。遇到事情频繁失败,努力时感到愧对六奇之才。自己叹息如此寒冷,谁会怜悯我因病而衰弱。已经准备好迎接深秋的离去,哪里还会有多少日子去思考。
注释:
- 有身真有累:指有了身体就会有各种烦恼和负担。
- 无地亦无锥:形容无处立足,没有安身之地。
- 遇事频三北:三北,指多次失败。频三北,即频繁遭遇失败。
- 干时愧六奇:六奇,指六种奇才。愧六奇,即感到自己不如那些有才能的人。
- 自嗟寒若此:自己叹息生活如此艰难。
- 谁闵病而衰:闵,怜悯。谁会怜悯我因病而衰弱。
- 已办穷秋去:已经准备好迎接深秋的离去。
- 宁馀几日思:哪里还会有多少日子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是赵蕃在溧阳时,受到李晦庵的诗问讯后所作的答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赵蕃在溧阳时的孤独和困顿,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期待。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赵蕃在溧阳时的孤独和困顿,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期待。诗中“有身真有累,无地亦无锥”反映了他在异乡的艰辛和无助,而“遇事频三北,干时愧六奇”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才能的怀疑和对失败的无奈。最后两句“已办穷秋去,宁馀几日思”则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悲观和对现状的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身真有累”:指有了身体就会有各种烦恼和负担。
- “无地亦无锥”:形容无处立足,没有安身之地。
- “遇事频三北”:三北,指多次失败。频三北,即频繁遭遇失败。
- “干时愧六奇”:六奇,指六种奇才。愧六奇,即感到自己不如那些有才能的人。
- “自嗟寒若此”:自己叹息生活如此艰难。
- “谁闵病而衰”:闵,怜悯。谁会怜悯我因病而衰弱。
- “已办穷秋去”:已经准备好迎接深秋的离去。
- “宁馀几日思”:哪里还会有多少日子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无地亦无锥”比喻无处立足。
- 对仗:“有身真有累,无地亦无锥”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反问:“谁闵病而衰”通过反问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困顿,以及对未来的无奈和期待。通过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意象分析:
- “有身真有累”:身体的负担,象征生活的艰辛。
- “无地亦无锥”:无处立足,象征无助和孤独。
- “遇事频三北”:多次失败,象征挫折和困境。
- “干时愧六奇”:对才能的怀疑,象征自我否定。
- “自嗟寒若此”:生活的艰难,象征困顿和无奈。
- “谁闵病而衰”:病痛和衰弱,象征孤独和无助。
- “已办穷秋去”:深秋的离去,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
- “宁馀几日思”:对未来的思考,象征无奈和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地亦无锥”比喻什么? A. 无处立足 B. 没有财富 C. 没有朋友 D. 没有希望
-
“遇事频三北”中的“三北”指什么? A. 三个北方 B. 多次失败 C. 三个敌人 D. 三次机会
-
“干时愧六奇”中的“六奇”指什么? A. 六种奇才 B. 六种奇物 C. 六种奇迹 D. 六种奇遇
-
诗中“已办穷秋去”表达了什么? A. 对秋天的喜爱 B. 对秋天的厌恶 C. 对未来的悲观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A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困顿。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赵蕃《玉汝从溧阳来辱李晦庵以诗问讯次韵寄答二首 其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困顿,但杜甫的诗更加悲壮,而赵蕃的诗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