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6 04:46:40

烟柳濛濛鹊做巢。

青青弱草带斜桥。

莺声多在杏花梢。

逐伴不知春路远,见人时著小词招。

阿谁有分伴吹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柳濛濛鹊做巢。
青青弱草带斜桥。
莺声多在杏花梢。
逐伴不知春路远,
见人时著小词招。
阿谁有分伴吹箫。

白话文翻译:

烟雾弥漫的柳树上,喜鹊正在筑巢。
嫩绿的草丛旁,斜桥缓缓延展。
黄莺的鸣声多在杏花的枝头。
跟随春天的伴侣,却不知春路漫长,
偶尔见到人,就用小词来招呼。
谁能和我一同伴奏吹箫呢?

注释:

  • 烟柳:指被烟雾笼罩的柳树,形容春天的朦胧景色。
  • 濛濛:形容雾气弥漫的样子。
  • :喜鹊,象征着吉祥与欢快。
  • 带斜桥:形容草丛旁边有一座斜卧的小桥。
  • 莺声:黄莺的叫声,春天的象征。
  • 逐伴:指跟随的伴侣。
  • 春路远:春天的路途遥远,暗含时光流逝。
  • 小词招:用小诗词来招呼朋友。
  • 吹箫:箫是一种古代乐器,此处指音乐伴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景山,号梦阮,南宋时期著名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情风貌,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浣溪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安宁与美好。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吕渭老的经典作品之一,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开头的“烟柳濛濛鹊做巢”,以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春天的迷人景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恬静的氛围。接着,弱草与斜桥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春日的生机,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诗中“莺声多在杏花梢”,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更传达了春天的欢快与生机。随着意象的逐步深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个美好季节中的孤独感,尤其是“逐伴不知春路远”,表露出对友人陪伴的渴望,以及对春天的感伤与思考。

最后两句“见人时著小词招。阿谁有分伴吹箫”,则以轻松的口吻道出了诗人的期待与希望,既希望能有人相伴吹箫,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妙,又暗含一种无奈的孤独感。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淡淡的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柳濛濛鹊做巢:描绘春日的柳树被雾气笼罩,喜鹊在此筑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2. 青青弱草带斜桥:青色的嫩草与斜卧的小桥相映成趣,增添了春日的意境。
  3. 莺声多在杏花梢:黄莺在杏花上鸣叫,营造出春天的音韵之美。
  4. 逐伴不知春路远:跟随友人,却不知春天的路途是如此漫长,暗示时间的流逝。
  5. 见人时著小词招:偶尔遇见人,就用小诗来打招呼,表现出诗人渴望交流的心情。
  6. 阿谁有分伴吹箫:问谁能与我一起吹箫,表达对友人相伴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比作一个温暖的画卷,展现生动的春意。
  • 拟人:将喜鹊和黄莺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如“烟柳濛濛”和“青青弱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反映了在美好自然中人们对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柳:象征春天的柔美与朦胧。
  • 弱草:代表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 莺声:传达春天的活力与欢快。
  • 斜桥: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吹箫? A. 动物
    B. 自己
    C. 朋友
    D. 家人

  3. 诗中“烟柳”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大海
    B. 山川
    C. 柳树
    D. 花朵

答案:

  1. C. 春天
  2. C. 朋友
  3. C. 柳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晏殊的《浣溪沙》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吕渭老与李清照的作品风格相似,均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渴望,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吕渭老则更多地融入自然景色的描写,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吕渭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