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咏梅》

时间: 2025-01-19 23:57:49

逸气飘飘似欲仟,不论茅舍玉堂前。

众芳无此风神秀,十友推为行辈先。

佳实尚堪为世用,香名更喜有诗传。

萧萧白发差同色,也欲拈花上鬓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逸气飘飘似欲仟,不论茅舍玉堂前。
众芳无此风神秀,十友推为行辈先。
佳实尚堪为世用,香名更喜有诗传。
萧萧白发差同色,也欲拈花上鬓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高洁气质,仿佛在空中飘荡,毫无拘束,不论是在简陋的茅屋前,还是在华丽的厅堂中。其他的花卉没有梅花那样的风韵和神采,十位朋友都推崇梅花为花中之王。梅花的果实也仍能为人所用,其香名更是让人乐于传颂。尽管我已白发苍苍,却依然想要拈花插在鬓边,以示对梅花的喜爱。

注释:

  1. 逸气:飘逸的气质。
  2. 茅舍:草屋,简陋的住所。
  3. 玉堂:华丽的厅堂,象征富贵。
  4. 众芳:众多的花卉。
  5. 十友:指朋友,可能是比喻性的称谓。
  6. 佳实:好的果实,此处指梅花的果实。
  7. 萧萧白发:形容头发白了,年纪大了。
  8. 拈花:指用手捻起花,象征对梅花的喜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被视为高洁与坚韧的象征,代表着不怕寒冷的特质,常常与“梅兰竹菊”并称。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精通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题。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推崇。

诗歌鉴赏:

《又和咏梅》是一首表现梅花独特气质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梅花的高洁和坚韧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首句“逸气飘飘似欲仟”便引人入胜,仿佛梅花的高洁气质在空中飘荡,令人神往。不论是在茅舍还是玉堂,梅花总是显得出众,这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诗人所推崇的。

其次,诗中“众芳无此风神秀”一句将梅花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的独特性,诗人用“十友推为行辈先”来表明梅花在花卉中的地位,显示出其在众花之中的尊贵与高雅。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梅花的形象,也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的挚爱之情。

在后半部分,诗人不仅提到梅花的实用价值,还强调了其香名的传承,表现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最后一句“萧萧白发差同色”,则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想要借梅花来装点自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借梅花抒发了诗人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逸气飘飘似欲仟:梅花的气质如同轻盈的风,飘飘欲飞。
  2. 不论茅舍玉堂前:不论是在简陋的茅屋或是华丽的厅堂前,梅花的美丽都显而易见。
  3. 众芳无此风神秀:其他花卉无法比拟梅花的风采和神韵。
  4. 十友推为行辈先:十位朋友都推崇梅花为花中的佼佼者。
  5. 佳实尚堪为世用:梅花的果实也有实用价值。
  6. 香名更喜有诗传:梅花的香气和名声更是让人乐于歌颂传颂。
  7. 萧萧白发差同色:年纪已大,白发苍苍,与梅花的洁白相呼应。
  8. 也欲拈花上鬓边:仍然希望能将梅花拈到耳边,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梅花与其他花卉的对比,强调梅花的独特之美。
  • 比喻:将梅花的气质比喻为飘荡的风,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表现其高洁的品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借梅花抒发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茅舍与玉堂:分别代表简单和富贵的生活环境,体现梅花的超脱。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间流逝,反映诗人的人生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逸气飘飘”是形容什么?

    • A. 梅花的香气
    • B. 梅花的气质
    • C. 梅花的颜色
  2. 诗人认为梅花在众多花卉中处于什么地位?

    • A. 普通
    • B. 高贵
    • C. 平凡
  3. “佳实尚堪为世用”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的香气
    • B. 梅花的果实
    • C. 梅花的花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冬梅》 - 陆游

诗词对比:

王安石《梅花》: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高洁,强调了冬季梅花傲然独立的特质。通过描绘梅花的坚韧,表现出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陆游《冬梅》: 陆游的诗则更注重表现梅花在寒冬中的孤傲和坚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精选》
  2.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3. 《梅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