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嘲二十八兄)》

时间: 2025-01-06 09:33:06

风急雁声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烦,长是伤离别。

望得眼儿穿,巴得心头热。

且喜重阳节又来,黄菊花先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急雁声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烦,长是伤离别。
望得眼儿穿,巴得心头热。
且喜重阳节又来,黄菊花先发。

白话文翻译:

风急促,雁叫声高亢,露水冰冷,蝉鸣声切切。
枕头上剩下的被子寒冷得让人不耐烦,常常感到离别的伤痛。
看着远方,眼中流露出思念,心头却有一丝温暖。
庆幸重阳节又到了,黄菊花已经提前开放。

注释:

  • 风急雁声高:形容风急,雁鸣声响亮,表现出秋天的气候特征。
  • 露冷蛩吟切:露水寒冷,蟋蟀的鸣叫声显得格外清晰,暗示夜晚的寒冷和孤寂。
  • 枕剩衾寒不耐烦:指床上剩下的被褥寒冷,让人感到不安和烦躁。
  • 长是伤离别:常常因离别而感到伤感,表达对离别的思念。
  • 望得眼儿穿:用眼睛注视远方,流露出对某人的思念。
  • 巴得心头热:心中渴望温暖,表示内心的期待和热情。
  • 且喜重阳节又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一种节日的喜悦。
  • 黄菊花先发:黄菊花早早绽放,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思念,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节日的期待。

诗歌鉴赏:

《卜算子(嘲二十八兄)》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开篇以“风急雁声高”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冷冽与孤寂。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对情感的思考愈发深入,尤其是“长是伤离别”,道出了对离别的苦楚,令人共鸣。

接下来的“望得眼儿穿”体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目光穿透时空,心中却依旧热切。最后一句以重阳节的到来作为转折,表现出一种节日的喜悦,象征着希望与团聚。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孤独感,也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既有对离别的感伤,又有对重阳节的期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急雁声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感。
    • 露冷蛩吟切:进一步加强了秋夜的寒冷与寂静。
    • 枕剩衾寒不耐烦:表现了内心的不安与烦躁。
    • 长是伤离别:直接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
    • 望得眼儿穿:传达出思念的深切。
    • 巴得心头热:反映了心中的渴望和期待。
    • 且喜重阳节又来:带来节日的喜悦与希望。
    • 黄菊花先发:象征着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的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如“风急雁声高”。
    • 拟人:将“蛩吟”赋予情感,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团聚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对亲情、友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常在秋季飞回南方。
  • :代表寒冷与孤独,增强了秋天的凄凉感。
  • 菊花:象征重阳节的到来,代表着希望与团聚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著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3. “长是伤离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陈著的《卜算子》: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李白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宣泄,而陈著则通过自然景象来映衬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