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时间: 2025-01-01 14:19:57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李泌 〔唐代〕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白话文翻译:

大唐创造了繁荣的国运,万物顺应时令成长。 在秋天遇到这个美好的节日,赐宴以观察群臣的情感。 俯视着秦地的山川,高规格的宴会聚集了汉地的公卿。 没有追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暂且泛舟赏菊。 继续歌唱圣人的作品,海内共同享受清明和美好。

注释:

  • 大唐造昌运:指唐朝创造了繁荣的国运。
  • 品物荷时成:万物顺应时令成长。
  • 乘秋逢令节:在秋天遇到这个美好的节日。
  • 锡宴观群情:赐宴以观察群臣的情感。
  • 俯临秦山川:俯视着秦地的山川。
  • 高会汉公卿:高规格的宴会聚集了汉地的公卿。
  • 未追赤松子:没有追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
  • 且泛黄菊英:暂且泛舟赏菊。
  • 赓歌圣人作:继续歌唱圣人的作品。
  • 海内同休明:海内共同享受清明和美好。

典故解析:

  • 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常用来比喻隐逸或超脱世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泌(722-789),字长源,唐朝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文多涉及政治和时事,风格典雅,内容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泌在重阳节时,应皇帝之命所作的应制诗。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赞美和对节日的庆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唐的繁荣景象和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昌盛的自豪感和对节日的喜悦。诗中“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一句,直接赞美了唐朝的繁荣和国运的昌盛。“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则描绘了重阳节的盛况,通过赐宴来观察群臣的情感,体现了皇帝的恩德和群臣的忠诚。后文通过“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等句,进一步展现了宴会的高规格和群臣的聚集,以及诗人对这种盛况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宏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节日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直接赞美唐朝的繁荣和国运的昌盛,万物顺应时令成长。
  2.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在秋天遇到这个美好的节日,赐宴以观察群臣的情感。
  3.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俯视着秦地的山川,高规格的宴会聚集了汉地的公卿。
  4.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没有追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暂且泛舟赏菊。
  5.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继续歌唱圣人的作品,海内共同享受清明和美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中的“大唐”与“品物”,“造昌运”与“荷时成”形成对仗。
  • 比喻:如“未追赤松子”中的“赤松子”比喻隐逸或超脱世俗的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大唐繁荣的赞美和对重阳节的庆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节日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大唐: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 品物:象征着万物顺应时令成长。
  • 重阳节:象征着节日的庆祝和欢乐。
  • 赤松子:象征着隐逸或超脱世俗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松子”是指什么? A. 仙人 B. 诗人 C. 皇帝 D. 公卿

  2. 诗中“赓歌圣人作”中的“圣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唐朝皇帝 C. 古代圣贤 D. 仙人

  3. 诗中“品物荷时成”中的“荷”是什么意思? A. 承受 B. 顺应 C. 生长 D. 欣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绘了重阳节的情感和景象。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李泌的《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两者都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李泌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节日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泌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李泌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