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葛沙门妻郭小玉作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41:09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是多么皎洁,透过窗帘照在华丽的床垫上。如果在这相思的夜晚,知道我们同样在忧愁和怨恨的早晨。青春年华并不自夸美貌,霜露并不怜悯人。你并非像青云一样消逝,而是飘荡在秦国的事务中。我持着一生的泪水,经历秋天又度过春天。

注释: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垂幌:下垂的窗帘。
  • 罗茵:华丽的床垫。
  • 芳华:青春年华。
  • 矜貌:自夸美貌。
  • 霜露: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青云逝:比喻高升或逝去。
  • 飘迹:飘荡的踪迹。
  • 咸秦:指秦国,这里可能指丈夫在外的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她的作品多表达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鲍令晖代葛沙门之妻郭小玉所作,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明月的皎洁和垂幌的照耀,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相思的夜晚。诗中的“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表达了青春易逝,人生多艰的感慨。而“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则暗示了丈夫并非高升,而是在外奔波,增添了妻子的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以明亮的月光和垂幌的照耀,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为后文的相思之情做铺垫。
  • “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愁和怨恨。
  •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感慨青春易逝,人生多艰,不自夸美貌,也不被艰难的环境所怜悯。
  •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暗示丈夫并非高升,而是在外奔波,增添了妻子的忧愁。
  •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表达了妻子一生的泪水和无尽的等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季节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明月何皎皎”比喻夜晚的明亮和静谧。
  • 拟人:“霜露不怜人”赋予霜露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艰难环境的冷漠。
  • 对仗:“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通过夜与晨的对仗,强化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持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以及对远行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忧愁。通过明月的皎洁和垂幌的照耀,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相思的夜晚,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着明亮和静谧,也象征着相思和忧愁。
  • 垂幌:象征着家的温馨和妻子的等待。
  • 芳华:象征着青春和美貌,也象征着易逝和无奈。
  • 霜露:象征着艰难和困苦,也象征着冷漠和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明月何皎皎”象征着什么? A. 明亮和静谧 B. 相思和忧愁 C. 家的温馨 D. 青春和美貌

  2.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表达了什么? A. 青春易逝,人生多艰 B. 自夸美貌 C. 艰难环境的冷漠 D. 家的温馨

  3.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暗示了什么? A. 丈夫高升 B. 丈夫在外奔波 C. 家的温馨 D. 青春和美貌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鲍令晖的其他作品,如《拟青青河畔草》等,以更深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鲍令晖诗集》
  •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