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9 19:5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倪称〔宋代〕
结束征鞍临驿路,长林积雪消初。
天回春色到平芜。
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
一曲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
非君思我更谁欤。
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临江仙》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停留驿站时的感受。诗人结束了漫长的征程,来到驿站,看到长林中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渐渐回到原野。诗人在与故人饮酒时,心中不免生出离别之愁。虽然阳关的歌声尚未唱完,仆人已经催促上路,诗人感叹,除了你,我还有谁会想念我呢?西风吹过,雁群飞去,想必会有书信寄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鞍:指的是骑马出征时所用的鞍具,象征征途的艰辛。
- 长林:指的是茂密的树林,长林积雪表示冬天的寒冷景象。
- 平芜:指开阔的平坦土地,春色到达这里,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杯酒罢:饮酒结束,表示与朋友的告别。
- 阳关:指阳关古道,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仆夫催驾:仆人催促赶路,体现了急迫感。
- 西风:秋冬之风,象征着寒冷和即将离别的情绪。
- 寄来书:期盼友人或故人能寄来信件,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阳关”歌是指古代流传的离别歌曲,常用于送别,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无奈。诗中提及阳关,增添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称(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老峰,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淡雅,常表达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以及人事的思考。倪称的作品多见于《宋诗选》,其作品在宋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作背景
《临江仙》创作于诗人旅途之中,正值春天来临之际,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时,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情感波动。此时,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更感受到人际间的疏离和思念。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极具情感的词作,倪称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故。开篇两句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长林积雪的消融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复苏,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接下来的“天回春色到平芜”更是将这一感受深化,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人心的向往与渴望。随着酒宴的结束,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愈发显得深沉,“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在欢聚之后,离别的无奈悄然浮现。
“阳关歌未彻,仆夫催驾修途”两句,仿佛让人听到那熟悉的离别曲调,心中感慨万千。诗人在此处将音乐与现实生活结合,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而最后的“非君思我更谁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西风送走了归雁,仿佛也带走了诗人的情感与期待,期待着能够收到来自远方的书信,寄托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与牵挂。
整首诗用词精练,情感真挚,既有自然的描摹,又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细腻体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束征鞍临驿路:诗人在长途旅行结束后,来到驿站,体现了旅行的艰辛。
- 长林积雪消初:描写了冬天的积雪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
- 天回春色到平芜:春天的到来使得原野恢复生机,象征着希望。
- 不禁杯酒罢,便与故人疏:在饮酒之后,感受到和故人分别的疏远与孤独。
- 一曲阳关歌未彻:未尽的乐曲象征着离别的心情,尚未结束的情感。
- 仆夫催驾修途:仆人的催促带来了时间的紧迫感。
- 非君思我更谁欤:感叹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情感的孤独。
- 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期盼着从远方寄来的信件,承载着思念和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长林积雪与春色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 拟人:西风能够“吹过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与离别的惆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鞍:象征着艰苦的旅程。
- 积雪:代表严寒与孤寂。
- 春色:象征希望与新生。
- 阳关:代表离别与思念。
- 西风与雁:象征远方与消息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首歌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
-
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的?
- A. 太阳和月亮
- B. 雁和西风
- C. 山和水
- D. 花和草
-
诗中“仆夫催驾修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友人的情谊。
- 《月夜忆舍弟》:同样是思念之情,但更强调家庭的温暖与哀愁。
粗略解读
两首诗都体现了对友人和家人的思念,但在情感表达上,倪称更加强调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和杜甫则更多地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情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