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佳人)》

时间: 2025-01-19 20:04:17

烟柳疏疏人悄悄,画楼风外吹笙。

倚阑闻唤小红声。

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一方明月中庭。

粉墙东畔小桥横。

起来花影下,扇子扑飞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柳疏疏人悄悄,
画楼风外吹笙。
倚阑闻唤小红声。
熏香临欲睡,
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来来又去,
一方明月中庭。
粉墙东畔小桥横。
起来花影下,
扇子扑飞萤。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柳树间,夜色愈加幽静,
画楼之外,微风送来笙乐的声响。
我倚着栏杆,听见小红的呼唤声。
熏香飘散,似乎要让我入睡,
时光流逝,已是夜深三更。
坐在这里等待,来的人又走,
庭院中明亮的月光照耀。
东边的粉墙旁,小桥横亘。
我起身走到花影下,
用扇子轻轻拨动飞舞的萤火虫。

注释:

  • 烟柳:烟雾缭绕的柳树,形容夜色朦胧。
  • 画楼:指的是装饰精美的楼阁。
  • 吹笙:笙是一种乐器,这里指风中传来的音乐声。
  • 倚阑:倚靠在栏杆上。
  • 小红:可能是作者心中某位佳人的称呼。
  • 熏香:熏陶的香气,指香炉中散发的香味。
  • 玉漏:古代计时的漏斗,指时间的流逝。
  • 明月:月亮的光辉,象征清静和思念。
  • 花影:花瓣投射的影子。
  • 扑飞萤:用扇子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流畅,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佳人)》创作于宋代,时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交流频繁。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对佳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临江仙(佳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感知。首句“烟柳疏疏人悄悄”营造出了一种幽静的夜景,似乎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的境界。接下来的“画楼风外吹笙”则引入了音乐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乐声与夜色相互交织,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

在“倚阑闻唤小红声”中,诗人通过细致的听觉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渴望与期待;而“熏香临欲睡,玉漏已三更”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惆怅。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仍独自守候,却又感到无奈与孤独。

整首词通过小红的呼唤、月光的照耀以及花影的摇曳,展现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佳人和自己的情感纠葛,抒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柳疏疏人悄悄:描绘夜色中的柳树与环境,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2. 画楼风外吹笙:引入音乐元素,增添了场景的生动性。
  3. 倚阑闻唤小红声:表达等待与期盼,情感愈加浓烈。
  4. 熏香临欲睡:时间已晚,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迷离的状态。
  5. 玉漏已三更:时间悄然流逝,加深了孤独感。
  6. 坐待不来来又去:反映等待的无奈与失落。
  7. 一方明月中庭:月光洒落,象征思念与宁静。
  8. 粉墙东畔小桥横:描绘环境,增添诗意。
  9. 起来花影下:行动的起始,似乎暗示希望。
  10. 扇子扑飞萤:最后一幕,以轻松的画面结束,带有一丝梦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烟柳”比喻环境的朦胧。
  • 拟人:小红的呼唤仿佛有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佳人的思念和夜晚的孤独感,传达了爱与等待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烟柳:象征朦胧的思念与美好回忆。
  • 笙声:代表梦中的期待与渴望。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花影:隐喻爱情的轻盈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红”可能是指: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心中的佳人
    C. 一种花

  2. “玉漏已三更”中的“玉漏”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计时器
    C. 一种饮料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悲伤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石的《临江仙(佳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了思念之情,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李石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等待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石相关的研究论文与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