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时间: 2024-10-02 03:45:51
曰予受尘缚。
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
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
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
剎那即徂迁。
叹逝比悠稔。
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
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
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
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
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
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
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
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
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
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
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艹/靃}靡。
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
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
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
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
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
梵住踰八禅。
始得展身敬。
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
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
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
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
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
贻尔后来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萧衍 〔南北朝〕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生住无停相。剎那即徂迁。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当道兰艹靃靡。临阶竹便娟。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慧居超七净。梵住踰八禅。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白话文翻译
我被尘世的束缚所困,未能解脱。三界如同永夜,六道众生皆在长眠。我的才能和性格缺乏灵活变通,智慧和智力也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情况。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瞬间即逝。我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友人相交的时光显得格外珍贵。随波逐流难以回头,年轻时的迷失似乎不可避免。二苦(生苦、老苦)常常伴随,三毒(贪、嗔、痴)自内心燃烧。贪婪和痴迷滋生忧虑和恐惧,内心的烦恼如同被焦煎。道心最终归于平静,信仰的首要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我驾车去追寻善友,回望寻找美好的缘分。大地的面貌广阔无垠,河流蜿蜒绵长。层峦叠嶂远眺,曲折的山道高悬。朝阳照耀花林,光风从香山升起。飞鸟在不同的地方起飞,云彩连绵不断。落花分出绮丽的色彩,坠露散成圆润的珠子。道路旁的兰草摇曳,台阶旁的竹子婀娜。幽谷中回响着鸟鸣,石滩上的水声潺潺。藤萝短小未能触及,葛藤嫩弱无法牵引。攀缘在玉涧旁,跨越金泉。长途跋涉在翠微之中,香楼间紫烟缭绕。智慧居所超越七净,梵行超越八禅。方能展现身心的敬意,才能心满意足地虔诚。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注释
- 三有:佛教术语,指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
- 六道:佛教术语,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众生轮回的六种去处。
- 二苦:指生苦和老苦。
- 三毒:指贪、嗔、痴,佛教中的三种根本烦恼。
- 菩提:佛教术语,指觉悟的智慧。
- 十力:佛教术语,指佛陀的十种智力。
- 一道:指佛教的解脱之道。
- 空同:指佛教中的空性。
- 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唐代名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广佛教,修建了许多佛寺,自己也深研佛理,创作了大量佛教题材的诗文。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萧衍游览钟山大爱敬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虔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审视人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诗中,“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描绘了众生在轮回中的沉睡状态,而“生住无停相,剎那即徂迁”则强调了生命的无常。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如“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虔诚。诗的结尾,“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解脱之道的坚定信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南朝佛教诗歌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曰予受尘缚。未得留盖缠。:我被尘世的束缚所困,未能解脱。
- 三有同永夜。六道等长眠。:三界如同永夜,六道众生皆在长眠。
- 才性乏方便。智力非善权。:我的才能和性格缺乏灵活变通,智慧和智力也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情况。
- 生住无停相。剎那即徂迁。: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瞬间即逝。
- 叹逝比悠稔。交臂乃奢年。:我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友人相交的时光显得格外珍贵。
- 从流既难反。弱丧谓不然。:随波逐流难以回头,年轻时的迷失似乎不可避免。
- 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二苦(生苦、老苦)常常伴随,三毒(贪、嗔、痴)自内心燃烧。
- 贪痴养忧畏。热恼坐焦煎。:贪婪和痴迷滋生忧虑和恐惧,内心的烦恼如同被焦煎。
- 道心理归终。信首故宜先。:道心最终归于平静,信仰的首要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 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我驾车去追寻善友,回望寻找美好的缘分。
- 面势周大地。萦带极长川。:大地的面貌广阔无垠,河流蜿蜒绵长。
-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层峦叠嶂远眺,曲折的山道高悬。
- 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朝阳照耀花林,光风从香山升起。
-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飞鸟在不同的地方起飞,云彩连绵不断。
- 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落花分出绮丽的色彩,坠露散成圆润的珠子。
- 当道兰艹靃靡。临阶竹便娟。:道路旁的兰草摇曳,台阶旁的竹子婀娜。
- 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幽谷中回响着鸟鸣,石滩上的水声潺潺。
-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藤萝短小未能触及,葛藤嫩弱无法牵引。
- 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攀缘在玉涧旁,跨越金泉。
-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长途跋涉在翠微之中,香楼间紫烟缭绕。
- 慧居超七净。梵住踰八禅。:智慧居所超越七净,梵行超越八禅。
-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方能展现身心的敬意,才能心满意足地虔诚。
- 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
- 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 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何待空同右,岂羡汾阳前。
- 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以我初觉意,贻尔后来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三有同永夜”,将三界比喻为永夜,形象地表达了众生的沉睡状态。
- 拟人:如“贪痴养忧畏”,将贪婪和痴迷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烦恼。
- 对仗:如“生住无停相,剎那即徂迁”,通过对仗强调了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虔诚,同时通过对人生和轮回的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教解脱之道的坚定信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永夜:比喻三界的沉睡状态。
- 长眠:比喻六道众生的沉睡状态。
- 剎那:比喻生命的瞬间即逝。
- 花林: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色。
- 香山:象征宁静与虔诚。
- 落英:象征生命的无常。
- 坠露:象征生命的短暂。
- 兰草:象征高洁的品质。
- 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幽谷:象征内心的宁静。
- 石濑:象征自然的和谐。
- 玉涧:象征清净的修行之地。
- 金泉:象征智慧的源泉。
- 翠微:象征高远的修行境界。
- 紫烟:象征神秘的修行境界。
- 菩提:象征觉悟的智慧。
- 十力:象征佛陀的十种智力。
- 一道:象征佛教的解脱之道。
- 空同:象征佛教的空性。
- 汾阳:象征世俗的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有同永夜”中的“三有”指的是什么? A. 欲有、色有、无色有 B. 生有、老有、死有 C. 贪有、嗔有、痴有 D. 天有、地有、人有
-
诗中“六道等长眠”中的“六道”指的是什么? A.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B. 生道、老道、病道、死道、苦道、乐道 C. 贪道、嗔道、痴道、慢道、疑道、邪见道 D. 天道、地道、人道、鬼道、神道、仙道
-
诗中“生住无停相,剎那即徂迁”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瞬间即逝 B. 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永恒不变 C. 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逐渐消逝 D. 生命的存在和变化不停歇,逐渐增长
-
诗中“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佛教的解脱之道超越生死,超越有无 B. 佛教的解脱之道超越生死,超越有 C. 佛教的解脱之道超越生死,超越无 D. 佛教的解脱之道超越生死,超越二边
答案: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仙诗》(萧衍):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
- 《游灵山寺》(萧衍):描绘了诗人游览灵山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虔诚。
诗词对比:
-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与《游仙诗》: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解脱之道的向往,但《游钟山大爱敬寺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游仙诗》更加注重对内心境界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朝佛教诗歌研究》
- 《萧衍诗文集》
- 《佛教与中国文学》
以上是对《游钟山大爱敬寺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