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钟》

时间: 2025-01-19 15:49:38

迢迢烟际发,隐隐岩中应。

初来觉寺遥,乍歇看山暝。

惆怅未眠人,空斋几回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迢烟际发,隐隐岩中应。
初来觉寺遥,乍歇看山暝。
惆怅未眠人,空斋几回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遥远的烟雾中,钟声传来,隐约从山岩中传出。初到寺庙时,觉得这里很远,刚刚停下脚步,便看到山色渐暗。心中惆怅,夜里未能入睡,空荡荡的书斋里几次听见那钟声。

注释:

  • 迢迢:形容遥远。
  • 烟际:指烟雾缭绕的地方。
  • 隐隐:形容声音微弱而不清晰。
  • 岩中应:钟声从山岩中传来。
  • 初来:刚到。
  • 觉寺遥:感觉寺庙很远。
  • 乍歇:刚刚停下。
  • 山暝:山色渐暗。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 未眠人:尚未入睡的人。
  • 空斋:空荡荡的书房。
  • 几回听:几次听到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及的“钟声”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寺庙的宁静、思索和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0-1375),字季宣,号望海,明代文学家,诗人。高启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职于官府,后因宦海沉浮而辞官隐居。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高启的个人经历有关,诗人或许在某次旅行中途经寺庙,因夜晚的钟声引发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对宁静与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闻钟》是一首通过钟声描绘情感与思绪的诗。诗人在夜晚听到钟声,感受到一种孤寂与哲思。起句“迢迢烟际发,隐隐岩中应”,以遥远的钟声开篇,带出一种神秘而空灵的意境,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间夜晚。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将视线从钟声转向周围的环境,初到寺庙的遥远感和山色的渐暗,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

“惆怅未眠人,空斋几回听”中的“未眠”与“空斋”则深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孤独地聆听着钟声,心中涌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表露出深邃的哲理,体现了高启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迢烟际发:在遥远的烟雾中,钟声传来,描绘出一种恍惚的景象。
  2. 隐隐岩中应:钟声从山岩中隐约传出,增添了神秘感。
  3. 初来觉寺遥:初次到达寺庙,觉得这里遥远,反映出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4. 乍歇看山暝:刚停下脚步,看到山色渐暗,暗示时间的流逝。
  5. 惆怅未眠人:心中感到惆怅的未眠之人,表达出孤独与思考。
  6. 空斋几回听:空荡的书房里,几次听到钟声,强化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一种情感的寄托,使得声音与情感交融。
  • 拟人:钟声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诉说诗人的心声。
  • 对仗:如“迢迢”与“隐隐”,“初来”与“乍歇”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孤独中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思考的感慨。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反思。
  • :象征宁静与深远,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夜晚:象征孤独与思考的时刻,反映出人们在静谧环境中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未眠人”指的是什么?
    A. 有人入睡
    B. 诗人自己
    C. 远方的人
    D. 寺庙的僧人

  3. “迢迢烟际发”中“迢迢”意指:
    A. 快速
    B. 遥远
    C. 明亮
    D. 黑暗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高启的《闻钟》则通过钟声引发个人的孤独感与人生哲思,风格虽有不同,但均展现了对宁静环境的深刻体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