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道王兰若》

时间: 2025-01-04 08:18:08

借榻到僧扉,虽安未是归。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风威。

烛尽思燃带,衾寒起覆衣。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道王兰若
高启 〔明代〕

借榻到僧扉,虽安未是归。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风威。
烛尽思燃带,衾寒起覆衣。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白话文翻译:

我借宿在僧人的门前,虽然安静,但并不是归宿。
黄昏的鸟儿愁苦地对着雪,夜晚的竹子在风中摇曳。
蜡烛快要熄灭,思念的火焰却在心中燃烧;
被子寒冷,我不得不加盖衣服。
不知道孤舟何时启程,明天的夜晚又该依靠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借榻: 借宿的床榻。
  • 僧扉: 僧人的门。
  • 瞑禽: 指傍晚归来栖息的鸟。
  • 愁雪意: 愁苦的意境与雪的寒冷相结合。
  • 夜筿: 夜晚的竹子。
  • 助风威: 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增强了风的威力。
  • 烛尽: 蜡烛快要熄灭。
  • 思燃带: 思念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 衾寒: 被子的寒冷。
  • 孤棹去: 指孤独的小舟出发。

典故解析: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外借宿时的孤独和愁苦,反映了诗人对归宿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在古代,借宿在寺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传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903年-公元977年),字季昇,号靖庐,明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而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高启游历期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之时,诗人常常流连于山水之间,借宿于僧院,表达了他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宿道王兰若》是一首充满孤独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借宿的环境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开头两句“借榻到僧扉,虽安未是归”明确了诗人的处境,虽然在僧院中暂时得以安息,但内心却并不宁静,反映了他对归属感的渴望。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风威”,诗人用“愁雪”来形容黄昏归巢的鸟儿,传递出一种忧伤的氛围。而“夜筿助风威”则将自然元素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孤独的感觉。

蜡烛的熄灭和被子的寒冷,象征着思念的加深和内心的孤冷。“烛尽思燃带,衾寒起覆衣”道出了诗人的苦闷与无奈,尽管外界环境平静,但内心的思绪依然在燃烧,难以平息。

最后两句“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的表现,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明天又将何去何从,预示着他对前路的未知与不安。这首诗用简单而深刻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孤独、思念与对归属的渴望,展现了高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借榻到僧扉,虽安未是归。
    诗人借宿在僧人的门前,表面上看似安静,但心中却感到并没有真正的归属。

  2. 瞑禽愁雪意,夜筿助风威。
    黄昏时,鸟儿归巢,愁苦地面对雪的寒意,夜晚的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加剧了这份孤独感。

  3. 烛尽思燃带,衾寒起覆衣。
    蜡烛快要熄灭,但内心的思念之火却在燃烧;被子寒冷,不得不加盖衣服,暗示内心的寒冷。

  4. 不知孤棹去,明夕更何依。
    不知道孤舟何时出发,明天的夜晚又该依靠什么,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拟人: 诗中将“瞑禽”与“愁雪意”结合,赋予鸟儿以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如“烛尽思燃带”与“衾寒起覆衣”,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象如“雪”、“竹”、“烛”等,传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他在面对现实与自然时的无奈与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榻: 代表暂时的栖息,象征着流浪与无根。
  • 禽: 代表自然的生灵,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孤独。
  • 雪: 表达寒冷与孤独的意象,增强诗中的忧伤气氛。
  • 烛: 代表生命与思念,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借宿的地方是哪里?
    A. 酒店
    B. 僧院
    C. 自家
    D. 朋友家

  2.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包括哪些?
    A. 雨
    B. 雪
    C. 风
    D. 竹

  3.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安静
    C. 孤独与思念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C,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受。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宿道王兰若》和李白的《静夜思》均表现了孤独与思乡,但高启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思考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用简单的意象直接表达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选》
  • 《古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