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和姚鹓雏西湖呈蠲叟》
时间: 2025-01-01 12:02: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 和姚鹓雏西湖呈蠲叟
马浮 〔近代〕
逃禅避俗,纵栖迟人境,枯木寒岩近僧味。
记呼船放鹤,隔竹窥宾,相见了,幸免到门题字。
清词霏玉屑,寄简朝来,只恐芳馨袖中坠。
积雪又千山,休问东风,任吹皱一池春水。
看年年烟柳送斜阳,早倦倚危栏,顿忘花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逃避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诗人以隐居的姿态,远离俗世纷扰,在枯木和寒岩之间感受僧人的清静。记得曾经呼唤船只放飞白鹤,隔着竹林偷偷窥视来客,终于相见,心中感到庆幸,免于在门前留下题字的负担。清丽的词句如同细腻的玉屑,寄送的信件早已到来,只怕那芳香会在袖中掉落。又经过了千山积雪,不必去询问东风的消息,让它随意吹皱这池塘的春水。看着年年如烟的柳树送走斜阳,早已倦怠地倚靠在高栏上,顿时忘却了花开的事。
注释
- 逃禅避俗:逃避尘世的喧嚣,追求佛教的禅意。
- 纵栖迟人境:轻松地栖息在他人所居住的地方。
- 枯木寒岩:象征清寂与寒冷的环境。
- 记呼船放鹤:忆起曾经呼唤船只放飞白鹤的情景。
- 清词霏玉屑:清丽的词句如同细腻的玉屑。
- 芳馨袖中坠:美好的气息可能会在袖中掉落。
- 积雪又千山:形容经过千山雪地的景象。
- 任吹皱一池春水:任凭东风随意吹皱池塘的春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浮是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的时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以清新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逃避。诗的开头提到“逃禅避俗”,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与对禅意的追求。接下来,通过“枯木寒岩近僧味”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表现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内心的和谐。
诗人在回忆过去的交往时,提到“隔竹窥宾”,这不仅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近,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对来客的相见有些不舍。随后,诗人通过“清词霏玉屑”来形容自己的作品,暗示出他对文字的珍视与对情感的细腻描摹。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积雪又千山”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接着“任吹皱一池春水”,表现出一种随和与洒脱,强调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心态。最后一句“顿忘花事”则是对生活的释然,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繁华的淡然态度,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逃禅避俗:诗人选择逃避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
- 纵栖迟人境:在他人的居所中,悠闲地栖息。
- 枯木寒岩近僧味:自然环境的荒凉,近似于僧人的清净心境。
- 记呼船放鹤:回忆起过去与友人相聚的情景。
- 隔竹窥宾:隔着竹子,看见来访的朋友,表现出对交往的珍视。
- 相见了,幸免到门题字:见面时的庆幸,不必在门前留下题字的负担。
- 清词霏玉屑:诗人的词句如同细腻的玉屑,形容作品的优美。
- 寄简朝来,只恐芳馨袖中坠:期待来信,但又担心美好的气息会在袖中掉落。
- 积雪又千山:经历了千山万水,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休问东风,任吹皱一池春水:不必去询问东风的动向,让它随意吹皱春水。
- 看年年烟柳送斜阳:年年柳树与夕阳交相辉映,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早倦倚危栏,顿忘花事:对花事的倦怠,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词霏玉屑”,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诗句的美感。
- 拟人:诗中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任吹皱一池春水”。
- 对仗:如“积雪又千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追求内心的宁静,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淡淡的忧伤和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枯木、寒岩:表现自然的荒凉与清冷。
- 白鹤:象征自由与高洁。
- 春水:象征生命与希望。
- 斜阳、烟柳:表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逃禅避俗”是什么意思?
- A. 追求物质享受
- B. 追求内心宁静
- C. 寻找朋友
- D. 远足旅行
-
“清词霏玉屑”中的“霏”是指什么?
- A. 雪花
- B. 雾气
- C. 细小的东西
- D. 大雨
-
诗中提到的“积雪又千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旅途的疲惫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 《山中问答》(王维):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洞仙歌》 vs 《山中问答》
- 两首诗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情怀,但《洞仙歌》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山中问答》则更强调对内心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介绍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赏析方法。
- 《诗词的语言艺术》 - 深入探讨诗词中的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
- 《近现代诗人的世界》 - 了解近现代诗人及其作品背景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