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荆轲入秦》

时间: 2025-01-01 11:46:25

感恩知己,白衣冠易水,风雪萧萧声变徵。

恨武阳不武,胆小如鼷!

太辜负,市骏燕丹太子!

图穷匕首见,走柱回环,懗杀秦廷诸武士。

翻悔樊于期,杀身成仁。

还问你,头颅有几?

倘若是渐离与君来,又何致劫盟,荆卿枉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荆轲入秦》

感恩知己,白衣冠易水,风雪萧萧声变徵。恨武阳不武,胆小如鼷!太辜负,市骏燕丹太子!图穷匕首见,走柱回环,懗杀秦廷诸武士。翻悔樊于期,杀身成仁。还问你,头颅有几?倘若是渐离与君来,又何致劫盟,荆卿枉死!

白话文翻译:

感谢知己的支持,身穿白衣在易水河边,风雪萧瑟,乐声变得悲凉。我恨武阳的勇气不足,胆小如鼠!太辜负了,市上骏马的燕丹太子!图谋已尽,匕首终于露出,转身回旋,想要杀死秦朝的武士。翻思樊于期,宁愿死而成仁。还要问你,头颅有几个?如果渐离和你一同来,又何必设下劫盟,让荆卿白白死去!

注释:

  • 知己:理解自己的人。
  • 白衣冠易水:指荆轲在易水边准备刺杀秦王的情景。
  • 武阳:指代的勇敢者,常用来表示勇气。
  • 燕丹:燕国的太子,荆轲的主君。
  • 匕首见:指图谋暴露,准备动手。
  • 樊于期:是荆轲的朋友,他为荆轲成仁而死。
  • 渐离:传说中的美女,荆轲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南英是清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闻名。他的诗多描写历史事件及英雄情怀,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下,表现了对荆轲的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对历史悲剧的深思。诗人通过荆轲的故事,表达了对于理想、勇气与背叛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荆轲入秦》以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壮举的敬仰和对悲剧结局的深切惋惜。开篇即以“感恩知己”引入,表明了知己在英雄事业中的重要性,接着描绘了荆轲在恶劣环境中的决然与孤独。风雪萧萧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英雄的无奈和悲壮。

“恨武阳不武,胆小如鼷”,表达了对勇气的渴望和对懦弱的愤恨,显示了诗人对勇士精神的深切向往。接下来提到的“太辜负,市骏燕丹太子”,则体现了对燕丹出卖友情、未能支持荆轲的失望与批判。

“图穷匕首见”,这一经典的成语不仅传达了刺杀的紧迫感,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最后的“倘若是渐离与君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希冀与对英勇行为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极为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也有对背叛与无奈的批判,体现了复杂的人性与历史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感恩知己:表达对支持者的感激之情。
  2. 白衣冠易水:描绘荆轲在刺杀前的形象,突显其英雄气概。
  3. 风雪萧萧声变徵:用自然景象渲染悲凉气氛。
  4. 恨武阳不武,胆小如鼷:对武阳的批判,强调勇气的重要性。
  5. 太辜负,市骏燕丹太子:对燕丹的不满,显示出英雄的孤独。
  6. 图穷匕首见:揭示了阴谋的最终揭露,暗示决绝。
  7. 翻悔樊于期,杀身成仁:对英雄气概的追求,宁死不屈的决心。
  8. 还问你,头颅有几:质问对方的勇气,展示出对理想的执着。
  9. 倘若是渐离与君来:假设情境,表达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胆小如鼷”形容人,突出懦弱的形象。
  • 对仗:如“感恩知己”与“恨武阳”,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风雪、匕首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荆轲的故事,探讨了勇气、理想与背叛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与对历史悲剧的惋惜,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衣:象征纯洁与英雄气概。
  • 易水:代表着决绝与悲壮,荆轲的决心之地。
  • 匕首:象征着阴谋与暴力,体现了刺杀的紧迫感。
  • 风雪:渲染出悲凉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荆轲入秦》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许南英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图穷匕首见”指的是什么?

    • A. 英雄出征
    • B. 阴谋暴露
    • C. 友情背叛
    • D. 爱情离别
  3. 诗中“倘若是渐离与君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谊的渴望
    • B. 对爱情的追求
    • C. 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国殇》—— 由闻一多创作,表达对国家与英雄的深切怀念。
  • 《登高》—— 杜甫的名作,描绘了壮阔的历史与个人的命运。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侠客行》对比,二者皆表现了英雄主义,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了侠义精神,而许南英则注重历史悲剧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荆轲刺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