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时间: 2025-01-01 18:0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雨
作者: 陆游
北窗欲化庄生蝶,
睡思蒙蒙栖倦睫。
川云忽带急雨来,
万点纵横打荷叶。
坐收爽气入诗律,
更借凉颸吹醉颊。
壤檐腐瓦凛欲堕,
积潦中庭深可涉。
儿愁漏湿废夜课,
妇畏泥涂停早饁。
老翁自笑独尔顽,
更喜烟波摇短楫。
白话文翻译:
在北窗前,我想要化作庄生的蝴蝶,
睡意朦胧,眼皮沉重。
川面的云彩忽然带着急促的雨水而来,
万点细雨纵横地打在荷叶上。
我静坐在此,感受着清爽的气息,写下诗句,
更借这凉风,使我的脸颊醉意朦胧。
屋檐和腐瓦在风雨中显得岌岌可危,
中庭的积水深得可以涉水而过。
孩子们愁苦着漏雨使得夜间的课业废弃,
妻子担心泥泞使得早晨的饭食无法准备。
老翁则自嘲地笑着,显得十分顽皮,
更喜欢在烟波中摇曳的短桨。
注释:
- 庄生蝶: 指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故事,象征自由与梦境。
- 睡思蒙蒙: 形容睡意朦胧,思绪不清。
- 川云: 河流上的云彩。
- 万点纵横: 形容雨点如万丝般密集、四散。
- 爽气: 清新凉爽的空气。
- 凉颸: 凉风。
- 壤檐腐瓦: 形容房屋的破损和不堪。
- 积潦: 积水,指雨后积存的水。
- 妇畏泥涂: 妇女害怕泥泞的路,影响日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爱国志士。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情感真挚,常以豪放、悲壮的风格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大雨》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诗中描绘了大雨来临时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威力及人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大雨》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事的交融。诗人在北窗前的思索与沉睡中,感受到外界急雨的冲击,诗句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雨点打在荷叶上,形成了生动的画面,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动与变化。诗人不仅感受到了雨的清新,更通过“坐收爽气入诗律”表达了创作灵感的涌现。
诗中的对比十分鲜明,孩子因漏雨而愁苦,妇女因泥泞而烦恼,老翁却在雨中自得其乐,体现了不同角色在同一自然现象下的不同反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生活境遇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写雨的同时,闪现出诗人对人生的哲理与智慧,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面对困扰与不便,诗人依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与自我释然,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诗歌的核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窗欲化庄生蝶: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梦境的向往。
- 睡思蒙蒙栖倦睫: 描绘了诗人因睡意而沉迷于思考的状态。
- 川云忽带急雨来: 突然的雨来得迅猛,营造了紧迫感。
- 万点纵横打荷叶: 雨点如同丝线般打在荷叶上,生动形象。
- 坐收爽气入诗律: 在清新的空气中获得创作灵感。
- 更借凉颸吹醉颊: 凉风拂面,令人感到舒畅与轻松。
- 壤檐腐瓦凛欲堕: 形容房屋的脆弱,暗示生活的不易。
- 积潦中庭深可涉: 积水深得可以行走,反映了雨后的困境。
- 儿愁漏湿废夜课: 孩子因漏雨而无法学习,表现生活的压力。
- 妇畏泥涂停早饁: 妇女对泥泞的担忧,体现了对家庭的关心。
- 老翁自笑独尔顽: 老翁的顽皮与乐观,形成鲜明对比。
- 更喜烟波摇短楫: 在烟波中,老翁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一种洒脱。
修辞手法:
- 比喻: “欲化庄生蝶”暗含对自由的渴望。
- 拟人: 雨点“打荷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的情景。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大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诗歌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易,但仍要从中寻找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蝶: 象征自由与梦境。
- 雨: 代表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反映生活的困扰。
- 荷叶: 形象地表现出雨与自然的和谐美。
- 积水: 代表生活中的障碍与困境。
- 老翁: 象征着智慧与乐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在《大雨》中提到的“庄生蝶”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忍耐
C. 忘却
D. 勇气 -
诗中提到的“儿愁漏湿废夜课”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孩子学习的困难
B. 天气的变化
C. 老人的心态
D. 妇女的担忧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活的困扰
C. 乐观的生活态度
D.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 描述春雨带来的生机和希望,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大雨》: 强调雨带来的困扰与不同人对生活的态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