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杏花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白话文翻译:
我常年在右银台(指朝廷的官署)出入,常常感到惊讶春天的光景来得如此之早。
我感到惭愧,杏花园中已然花开,连同州的园子也比我所在的地方早早开放。
注释:
- 右银台: 指唐代朝廷的一个官署,负责审理某些案件,表明作者的官职。
- 春光: 指春天的景色,通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惭愧: 形容内心感到羞愧和不安。
- 杏园: 指种有杏树的园子,杏花是春季的主要花卉之一。
- 同州: 唐代地名,在今陕西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被称为“元白”。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通俗著称,尤其擅长写乐府和诗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元稹在官场上忙碌而感慨春天的到来,体会到了花开带来的惆怅与羞愧。诗中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知和对花开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杏花》不仅仅是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珍惜。开篇“常年出入右银台”,直接指出了自己身处的官场环境,展现了他忙碌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每怪春光例早回”,则以惊讶的语气表现了春天的到来竟如此迅速,暗示了他对流逝时光的感怀。
而“惭愧杏园行在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自责与惆怅,虽然自己身居高位,却未能及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最后一句“同州园里也先开”,用同州的杏花已然开放来与自己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错失的遗憾。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常年出入右银台”:指作者一年四季都在朝廷忙碌,表明其官职与责任。
- “每怪春光例早回”:因为忙碌,竟然感到春天来得早,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惭愧杏园行在景”:看到杏花开放,感到羞愧,暗示自己的生活过于繁忙,以致无法享受自然。
- “同州园里也先开”:同州的花已经开了,表现出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对比的感慨。
-
修辞手法: 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比如“常年出入”和“每怪春光”,通过对仗的形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无奈和对生命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杏花: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希望,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春光: 代表着生机与活力,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右银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官署
- C. 地名
-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 A. 春天来得早
- B. 没有欣赏自然
- C. 工作繁忙
- 诗中提到的“同州”是指哪个地方?
- A. 今陕西
- B. 今河北
- C. 今江苏
- 诗中提到的“右银台”指的是什么?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与国破家亡的悲哀,与元稹的对比,展现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