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饯行
莺涩余声絮堕风,牡丹花尽叶成丛。
可怜颜色经年别,收取朱阑一片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李十二的惜别之情。春莺的啼声已变得沉涩,花瓣随风飘落,牡丹花也已经凋谢,叶子丛生。可怜的是,经过一年的别离,唯有那一片红色的花瓣被我收于朱红的栏杆之上,成为我对你的思念之物。
注释:
- 莺涩:指春天的莺鸟叫声变得低沉。莺鸟通常代表春天,声响悦耳,然而这里却是“涩”,表明心情的沉重。
- 余声:指鸟鸣的余音,暗示春天的尾声。
- 絮堕风: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落,形容花瓣的凋零。
- 牡丹花尽:牡丹花已盛开过后,表示时光流逝。
- 可怜颜色:形容花朵的颜色引人怜惜,暗喻离别的伤感。
- 朱阑:指红色的栏杆,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典故解析: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富贵、繁荣的花卉,常与美好、爱情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诗中提到的“朱阑”则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栏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子华,号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以其诗歌的清新自然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直接、通俗,常表达对人生、友情、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稹与朋友李十二分别之际,诗中通过描写牡丹花的凋谢和春莺的余声,抒发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开篇“莺涩余声絮堕风”以音景与物象交织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春天即将结束的氛围。莺声的沉重,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在“牡丹花尽叶成丛”中,牡丹的凋零不仅代表了时光的流逝,更象征着青春的消逝和美好时光的结束。接着,诗人用“可怜颜色经年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慨,朱阑上的那片红色花瓣,成为了他与朋友之间情感的寄托。这种通过物象传达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涩余声絮堕风:春天的莺鸟,声音变得沉重,柳絮随风飘落,暗示时光流逝与离愁。
- 牡丹花尽叶成丛:牡丹花已盛开过后,花瓣凋谢,叶子聚集,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会逝去。
- 可怜颜色经年别:花的颜色令人怜惜,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
- 收取朱阑一片红:将那片红色的花瓣收下,象征着对美好回忆的珍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莺涩”比喻离别的心情,传达情感的沉重。
- 拟人:将春莺的声音描述为“涩”,使得自然景象与情感相呼应。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惜别之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春天的意象,唤起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朋友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与希望。
- 牡丹:富贵与繁荣,既象征美好,也暗示短暂。
- 朱阑:红色栏杆,象征着温暖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莺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平淡
答案:B -
牡丹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时光
C. 友谊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朱阑”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栏杆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元稹的《赠李十二牡丹花片》都有对离别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集》
- 相关古诗词解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