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崔徽歌 其一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
白话文翻译:
眼睛明亮得像琉璃瓶一样,心中荡漾着清澈的秋水,波光粼粼。
注释:
字词注释:
- 眼明:形容眼睛明亮,清澈。
- 琉璃瓶:一种透明的瓶子,比喻眼睛的清澈。
- 心荡:心情如水波般荡漾。
- 秋水:秋天的水,清澈透明,象征着宁静与清澈。
- 横波:水面上的波纹,形容水的平静与美丽。
典故解析: “秋水”一词在古代诗人中常用来形容眼睛或心境的清澈,如《楚辞·九歌》中提到的清澈水面,象征着纯净与美好。此诗通过“秋水”来传达内心的宁静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唯美,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其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人生的感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崔徽歌》系列诗作是元稹在感情上追求与思考中产生的,蕴含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思索。此诗作的创作,正值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诗人与女子的情感交流日益频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恋爱的关注。
诗歌鉴赏:
《崔徽歌 其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而动人的意象,诗人通过“眼明”和“心荡”这两句,展现了一种清澈而宁静的内心世界。诗中的“眼明”不仅指外在的美丽,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洁净。“琉璃瓶”的比喻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透明无暇的美,象征着诗人对爱的追求与理想。
“心荡秋水横波清”则描绘了诗人内心如秋水般的宁静,波光粼粼的水面反映了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细腻。秋水象征着成熟和宁静,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态与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清新脱俗,蕴含着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既是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也是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明正似琉璃瓶”:通过比喻,把眼睛的明亮与琉璃瓶的透明相提并论,强调了眼睛的清澈与美丽。
- “心荡秋水横波清”:将心境比作秋水,描绘出一种宁静与清澈的心情,波纹的细腻则反映出内心的微妙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眼明”比作“琉璃瓶”,表现了眼睛的清澈。
- 对仗:两句中“眼明”与“心荡”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内心的清澈与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纯洁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眼明:象征着明亮与智慧。
- 琉璃瓶:象征着美丽与透明。
- 秋水:象征宁静、清澈的内心世界。
- 横波:象征着心情的细腻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将眼睛比作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琉璃瓶
C. 清澈的水 -
“心荡秋水”中的“秋水”象征什么? A. 暴风雨
B. 宁静与清澈
C. 炎热的夏天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权力
B. 友情
C. 爱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长恨歌》:同样描写爱情与情感的诗作。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对亲情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元稹《崔徽歌》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强调了情感的细腻与真挚,但《崔徽歌》更注重内心的清澈与宁静,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现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往事的追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元稹集》:详细介绍元稹的生平、作品及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