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归鸟左右掩作》

时间: 2025-01-01 15:26:47

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

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

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

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思归鸟左右掩作 文同 〔宋代〕

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 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 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 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

白话文翻译:

在峡谷中,有许多啼叫的鸟,它们的语言难以理解。 那些鸟儿似乎在表达思乡之情,雄鸟鸣叫时,雌鸟便回应。 前方的山谷云雾渐渐升起,后方的山峰月亮已经隐去。 行人害怕听到你们的叫声,每一声都让人心碎。

注释:

  • 醆邹:形容鸟鸣声难以理解。
  • 会:理解。
  • 思归者:指鸟儿似乎在表达思乡之情。
  • 雄鸣即雌对:雄鸟鸣叫时,雌鸟会回应。
  • 前壑云渐起:前方的山谷云雾渐渐升起。
  • 后山月已背:后方的山峰月亮已经隐去。
  • 行人畏闻汝:行人害怕听到鸟儿的叫声。
  • 一声一心碎:每一声鸟鸣都让人心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行人在峡谷中听到鸟鸣时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旅途的孤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文同旅途中所作,通过描绘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诗中“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一句,既展现了峡谷中鸟鸣的繁多,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些鸟鸣的无法理解,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孤寂的氛围。“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则进一步以鸟儿的鸣叫来象征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雄鸟和雌鸟的呼应,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和回应。“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云雾的升起和月亮的隐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最后两句“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听到鸟鸣时的心碎感受,每一声鸟鸣都触动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峡中足啼鸟,醆邹不可会”:描绘了峡谷中鸟鸣的繁多和难以理解,营造了一种神秘和孤寂的氛围。
  2. “其道思归者,雄鸣即雌对”:以鸟儿的鸣叫来象征诗人自己的思乡之情,雄鸟和雌鸟的呼应,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和回应。
  3. “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云雾的升起和月亮的隐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
  4. “行人畏闻汝,一声一心碎”:直接抒发了诗人听到鸟鸣时的心碎感受,每一声鸟鸣都触动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鸟儿的鸣叫拟人化,赋予它们思乡的情感。
  • 对仗:“雄鸣即雌对”中的“雄鸣”和“雌对”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象征:通过鸟鸣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旅途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旅途的孤寂。通过描绘峡谷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中足啼鸟:描绘了峡谷中鸟鸣的繁多。
  • 醆邹不可会:形容鸟鸣声难以理解。
  • 前壑云渐起:描绘了云雾升起的景象。
  • 后山月已背:描绘了月亮隐去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醆邹不可会”形容的是什么? A. 鸟鸣声难以理解 B. 鸟儿的种类繁多 C. 鸟儿的鸣叫悦耳 D. 鸟儿的鸣叫悲伤

  2. 诗中“雄鸣即雌对”表达了什么? A. 鸟儿的鸣叫有节奏 B. 鸟儿的鸣叫难以理解 C. 鸟儿的鸣叫象征思乡 D. 鸟儿的鸣叫悦耳动听

  3. 诗中“前壑云渐起,后山月已背”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象的变化 B. 鸟儿的鸣叫 C. 诗人的心情 D. 诗人的旅途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的鸟鸣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文同的《思归鸟左右掩作》和王维的《鸟鸣涧》都通过描绘鸟鸣和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文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思乡之情和旅途的孤寂,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宁静和心境的平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