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至十字成章二首 其一 咏竹》
时间: 2025-01-04 11:1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竹。森寒,洁绿。湘江滨,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
白话文翻译:
竹,竹。森冷,洁净的绿色。在湘江边,渭水弯曲处。像翠绿的锦缎帷幔,像苍玉的戈矛。内心空虚与众草不同,节操坚硬超过普通树木。化作龙杖进入仙境,呼唤凤凰的音律响彻神秘的山谷。月宫中的仙女披着静谧的巾帔,风神吹奏着清脆的笙竽。林间饮酒时碎影摇晃酒杯,石上围棋时轻阴覆盖棋局。屈原被放逐只为了欣赏椒兰,陶渊明归来只为了寻找松菊。如果要论坚韧的操守无人能比得上你,如果要描绘潇洒的姿态无人能比得上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森寒:形容竹林的冷清和幽深。
- 洁绿:形容竹子的颜色纯净而绿。
- 湘江滨,渭水曲:指竹子生长的地点,湘江边和渭水弯曲处。
- 帷幔翠锦:比喻竹林像翠绿的锦缎帷幔。
- 戈矛苍玉:比喻竹子的形状像苍玉制成的戈矛。
- 心虚:指竹子内部空心。
- 节劲:指竹子的节段坚硬。
- 化龙杖入仙陂:比喻竹子高洁,如同化作龙杖进入仙境。
- 呼凤律鸣神谷:比喻竹子的声音如同呼唤凤凰的音律,响彻神秘的山谷。
- 月娥巾帔静苒苒:比喻竹林的静谧如同月宫中仙女的巾帔。
- 风神笙竽清蔌蔌:比喻竹林的风声如同风神吹奏的笙竽。
-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指屈原被放逐,只为了欣赏椒兰。
- 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指陶渊明归来,只为了寻找松菊。
- 檀栾之操:指竹子的坚韧操守。
- 潇洒之姿:指竹子的优雅姿态。
典故解析:
-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引用屈原被放逐的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引用陶渊明归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观赏竹子时所作,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和高洁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将竹林比作翠锦帷幔和苍玉戈矛,将竹子的声音比作凤凰的音律和风神的笙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特点。同时,诗中融入了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竹。森寒,洁绿。湘江滨,渭水曲。
- 开篇重复“竹”字,强调主题。森寒和洁绿形容竹子的冷清和纯净的绿色。湘江滨和渭水曲指竹子生长的地点。
-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 比喻竹林像翠绿的锦缎帷幔,竹子的形状像苍玉制成的戈矛。
-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 形容竹子内部空心与众草不同,节段坚硬超过普通树木。
- 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
- 比喻竹子高洁,如同化作龙杖进入仙境,声音如同呼唤凤凰的音律,响彻神秘的山谷。
- 月娥巾帔静苒苒,风神笙竽清蔌蔌。
- 比喻竹林的静谧如同月宫中仙女的巾帔,风声如同风神吹奏的笙竽。
- 林间饮酒碎影摇樽,石上围棋轻阴覆局。
- 描述在竹林中饮酒和下棋的情景,碎影摇樽和轻阴覆局增添了诗意。
-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 引用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追求。
-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于仆。
- 强调竹子的坚韧操守无人能比,描绘潇洒的姿态无人能比得上作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竹林比作翠锦帷幔和苍玉戈矛,将竹子的声音比作凤凰的音律和风神的笙竽。
- 拟人:如将竹林的静谧比作月宫中仙女的巾帔,风声比作风神吹奏的笙竽。
- 对仗:如“森寒,洁绿”、“湘江滨,渭水曲”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追求。诗中融入了屈原和陶渊明的典故,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作为主题,象征高洁和坚韧。
- 森寒:形容竹林的冷清和幽深。
- 洁绿:形容竹子的颜色纯净而绿。
- 湘江滨,渭水曲:指竹子生长的地点,象征自然环境。
- 帷幔翠锦:比喻竹林像翠绿的锦缎帷幔。
- 戈矛苍玉:比喻竹子的形状像苍玉制成的戈矛。
- 心虚:指竹子内部空心,象征虚心和谦逊。
- 节劲:指竹子的节段坚硬,象征坚韧和刚强。
- 化龙杖入仙陂:比喻竹子高洁,如同化作龙杖进入仙境。
- 呼凤律鸣神谷:比喻竹子的声音如同呼唤凤凰的音律,响彻神秘的山谷。
- 月娥巾帔静苒苒:比喻竹林的静谧如同月宫中仙女的巾帔。
- 风神笙竽清蔌蔌:比喻竹林的风声如同风神吹奏的笙竽。
-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引用屈原的典故,象征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象征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 檀栾之操:指竹子的坚韧操守。
- 潇洒之姿:指竹子的优雅姿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湘江滨,渭水曲”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颜色 B. 竹子生长的地点 C. 竹子的形状 D. 竹子的声音
-
诗中“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形容了竹子的什么特点? A. 颜色 B. 形状 C. 内部结构 D. 声音
-
诗中“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引用了哪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 A. 屈原和李白 B. 屈原和陶渊明 C. 李白和陶渊明 D. 杜甫和屈原
答案:
- B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 郑板桥《竹石》: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展现了坚韧和自然美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文同《咏竹》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以竹为主题,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描绘。
- 文同《咏竹》与郑板桥《竹石》:两首诗都展现了坚韧和自然美的主题,但文同的诗更注重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而郑板桥的诗则更注重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其诗歌创作。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同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