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柴城》

时间: 2025-01-04 09:08:27

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记年。

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冬冬鼓远三行夜,隐隐平湖四接天。

枕底涛波蓬上雨,故将羁老到愁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柴城
陈师道 〔宋代〕

卧埋尘叶走风烟,
齿豁头童不记年。
起倒不供聊应俗,
高低莫可只随缘。
冬冬鼓远三行夜,
隐隐平湖四接天。
枕底涛波蓬上雨,
故将羁老到愁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躺在柴城,满身覆盖着尘土和落叶,恍惚间像是在随风而逝。年纪大了,牙齿掉了,脸上的童年记忆已经模糊。生活的起伏不再是为了迎合世俗,人生的高低起伏也只是在随缘而行。夜深人静,鼓声在远方响起,似乎是三江水流淌的声音,隐约中看到平湖与天际相接。枕下的涛声如雨般拍打着蓬草,唯有这份孤独的羁旅让我感到年华渐老,愁绪满怀。

注释

  • 卧埋: 形容躺下时被尘土和落叶覆盖。
  • 齿豁: 指牙齿脱落,形容衰老。
  • 头童: 童年记忆模糊,形容年华已逝。
  • 起倒: 指生活的波折与起伏。
  • 冬冬鼓远: 形容鼓声远远传来,可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隐隐: 模糊不清,形容景象的远近。
  • 涛波: 海浪声,比喻生活中的种种波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100),字仲明,号止庵,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简练,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宿柴城》写于陈师道晚年,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人在柴城宿夜,面临衰老与归属感的缺失,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宿柴城》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宿地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开篇“卧埋尘叶走风烟”,以“卧埋”二字引入,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世事的无奈。紧接着的“齿豁头童不记年”则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年华的惋惜,牙齿的脱落象征着衰老,而“头童”则是对过去的缅怀。

接下来的“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淡然态度,生活的起伏已不再是追求的目标,随缘而行似乎成了一种解脱。这样的情感在“冬冬鼓远三行夜,隐隐平湖四接天”的描写中更为浓厚,鼓声远传,仿佛是时光的回响,平湖与天接,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在静谧中感受到岁月的流逝。

最后的“枕底涛波蓬上雨,故将羁老到愁边”则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涛波与雨水交织,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不安,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感受更显深刻,既有对自然的感知,也有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卧埋尘叶走风烟: 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自己仿佛被尘土和落叶覆盖,象征着被遗忘与衰老。
  2. 齿豁头童不记年: 反映诗人对自己年纪的感叹,年华已逝,童年的记忆已模糊。
  3. 起倒不供聊应俗: 对生活的态度,起伏不再是为了迎合世俗,展现出一种洒脱。
  4. 高低莫可只随缘: 人生的高低起伏只在于随缘,强调了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理念。
  5. 冬冬鼓远三行夜: 鼓声远传,暗示着孤独的夜晚与时间的流逝。
  6. 隐隐平湖四接天: 远方的平湖与天空相接,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孤独的意境。
  7. 枕底涛波蓬上雨: 枕边涛声如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孤独的情感。
  8. 故将羁老到愁边: 诗人因孤独而愁苦,感叹自己的羁旅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枕底涛波”比喻生活的波折,传达内心的孤独。
  • 拟人: “尘叶走风烟”,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叶: 象征衰老与被遗忘,暗示时间的流逝。
  • 鼓声: 代表着孤独与时光的回响。
  • 平湖: 象征着宁静与超脱,连接着自然与心灵。
  • 涛波: 反映生活的波折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卧埋尘叶”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年轻的快乐
    • B. 对衰老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热爱
  2. “高低莫可只随缘”中的“随缘”主要指什么?

    • A. 随意生活
    • B. 随着命运而行
    • C. 随便应对
  3. 诗中提到的“冬冬鼓远”表现了什么?

    • A. 热闹的夜晚
    • B. 寂静的孤独
    • C. 快乐的聚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宿柴城》: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宿柴城》则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反思与孤独。
  • 《夜泊牛渚怀古》: 诗人在夜晚的船上回顾历史,和《宿柴城》一样,都在寂静之中感受到孤独与思考,但后者更侧重个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