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寺中观梅》
作者:史弥宁 〔宋代〕
慈尊宴坐从香国,
环列毗耶彼上人。
老子也揩凡肉眼,
来瞻清净法王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寺庙中观察梅花的情景。慈悲的尊者在香气弥漫的地方安坐,周围环绕着众多高僧大德。老子(道家创始人)也用肉眼(世俗的眼光)来窥视,前来瞻仰这位清净的法王。
注释
- 慈尊:慈悲的尊者,指佛教中的佛或菩萨。
- 香国:指香气弥漫的地方,通常与佛教、寺庙有关。
- 毗耶:指佛教中的高僧,可能是特指一些重要的僧侣。
- 老子:指道教的创始人,代表着道家的哲学思想。
- 肉眼:指世俗的眼光,与清净的法眼相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曲江,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是描写自然景色和佛教题材的作品。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透出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的一个寺庙中,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以及对佛教思想的体悟。梅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与清雅。
诗歌鉴赏
《寺中观梅》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描绘梅花与高僧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在结构上并不复杂,但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诗的开头以“慈尊宴坐”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慈悲的尊者与香气四溢的环境相得益彰,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通过“环列毗耶彼上人”,进一步强化了周围环境的神圣性,众多高人环绕,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老子也揩凡肉眼”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古代哲学家对世俗眼光的反思,老子作为道家的象征,来到此地以肉眼观望,暗示着即使是伟大的哲学家,也需在平凡中寻求真理。最后一句“来瞻清净法王身”,则将整首诗的主题引向更高的境界,清净的法王象征着佛教的真理,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崇敬。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与众高僧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考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慈尊宴坐从香国:慈尊在香气弥漫的地方安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环列毗耶彼上人:四周环绕着许多高僧大德,强调了环境的神圣。
- 老子也揩凡肉眼:老子用平常的眼光观察,反映了对世俗的思考。
- 来瞻清净法王身:前来瞻仰清净的法王,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尊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慈尊”与“法王”形成对比,强调不同境界的存在。
- 比喻:将梅花比作高洁的象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清净境界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通过对梅花的观察,诗人传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在逆境中仍保持清白。
- 慈尊:象征佛教的慈悲与智慧,强调对生命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慈尊”指的是哪位宗教人物?
- A. 老子
- B. 佛陀
- C. 道教徒
-
“老子也揩凡肉眼”的意思是什么?
- A. 老子用肉眼观察世俗
- B. 老子无视世俗
- C. 老子不在乎世俗
-
诗中“梅”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坚韧和高洁
- C. 繁华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史弥宁的《寺中观梅》与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史弥宁更注重于哲理与内心的平和,而王安石则更多地体现出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史弥宁相关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书籍
- 佛教思想与艺术的结合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