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叹 李廌 〔宋代〕 此身常恐竟无成,忧患频更已不惊。 下第但能供酒令,他时何意主文盟。 耽经谩有春秋癖,闭户犹防月旦评。 独对秋风叹华发,暮云萧瑟岁峥嵘。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担心自己最终一事无成,经历了多次忧患后已经不再感到惊讶。 即使考试落榜,也只能借酒消愁,将来又怎么会有意主持文学界的盟会呢? 沉迷于经典,却徒有对春秋的癖好,闭门不出还担心别人的评价。 独自面对秋风叹息自己的白发,看着暮云萧瑟,岁月如山峰般峥嵘。
注释:
- 下第:指考试落榜。
- 酒令:饮酒时的游戏或规则。
- 耽经:沉迷于经典书籍。
- 春秋癖:对《春秋》这部经典的特别爱好。
- 月旦评:指对人物的评价,源自《后汉书·许劭传》中的“月旦评”。
- 华发:白发,指年老。
- 岁峥嵘:岁月如山峰般高峻,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易。
诗词背景: 李廌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经历了多次的忧患和挫折。这首《老叹》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和经典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对文学的热爱。诗中“此身常恐竟无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而“忧患频更已不惊”则显示了诗人经历多次挫折后的麻木和无奈。后两句通过对经典的热爱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通过对秋风和暮云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首句“此身常恐竟无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用“常恐”和“竟无成”强调了这种担忧的持续性和严重性。
- 第二句“忧患频更已不惊”通过“忧患频更”和“已不惊”的对比,显示了诗人经历多次挫折后的麻木和无奈。
- 第三句“下第但能供酒令”用“下第”和“供酒令”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文学的热爱。
- 第四句“他时何意主文盟”通过“他时”和“何意”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文学的期待。
- 第五句“耽经谩有春秋癖”用“耽经”和“春秋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经典的热爱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
- 第六句“闭户犹防月旦评”通过“闭户”和“犹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和对文学的热爱。
- 第七句“独对秋风叹华发”用“独对”和“叹华发”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 第八句“暮云萧瑟岁峥嵘”通过“暮云”和“岁峥嵘”的对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常恐”与“竟无成”、“忧患频更”与“已不惊”等,增强了表达效果。
- 拟人:“岁峥嵘”将岁月拟人化,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易。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和经典的热爱。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时光的流逝。
- 暮云:象征着凄凉和时光的流逝。
- 华发:象征着年老和时光的流逝。
- 岁峥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下第但能供酒令”中的“下第”指的是什么? A. 考试落榜 B. 下级官员 C. 下等品质 D. 下级命令 答案:A
-
诗中“耽经谩有春秋癖”中的“春秋癖”指的是什么? A. 对《春秋》这部经典的特别爱好 B. 对春秋季节的特别爱好 C. 对春秋历史的特别爱好 D. 对春秋时期的特别爱好 答案:A
-
诗中“闭户犹防月旦评”中的“月旦评”指的是什么? A. 对人物的评价 B. 对月亮的评价 C. 对日出的评价 D. 对日落的评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 苏轼的《赤壁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李廌的《老叹》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 李廌的《老叹》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李廌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