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给事元树奉使云中诸镇》
时间: 2025-01-06 12:3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给事元树奉使云中诸镇
作者: 谢榛 〔明代〕
琐闱朝下促飞旌,
岁暮看君塞上行。
戍角动人多苦调,
戎衣走马半新兵。
关开涿鹿云连树,
路出蜚狐雪满城。
计日楚才封事上,
君王深见九边情。
白话文翻译:
在琐碎的朝堂上催促着飞扬的旌旗,
年末时看到你在边塞上行走。
哨角声动人,传来许多苦涩的调子,
穿着戎装的骑士们中有半数是新兵。
边关打开,涿鹿之地云雾缭绕,
通往蜚狐之路,雪花覆盖满城。
我计算着日子,楚国的才子即将上书,
君王深切关心着九边的情形。
注释:
- 琐闱:指朝廷的繁琐事务。
- 飞旌:指飞扬的旗帜,象征军队出征。
- 戍角:守卫的哨角,发出的声音动人。
- 戎衣:士兵的军服,象征战争。
- 涿鹿:古地名,隐喻边境。
- 蜚狐:传说中的狐狸,象征险恶之地。
- 计日:计算日子,预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 九边:指边疆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20-1585),字景山,号心斋,明代诗人,著有《谢心斋集》。他的诗歌以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表现对国家的关切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朝,正值边境紧张时期,诗人以朋友李给事出使云中各镇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对友人前途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兵们的苦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开篇以“琐闱朝下促飞旌”引入,描绘了朝廷的繁忙与紧迫,鲜明地体现了政治的复杂。接着转到边塞,诗人用“岁暮看君塞上行”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朋友,流露出对友人安危的挂念。
“戍角动人多苦调”更是将边塞的艰苦深刻地传达了出来,戍楼中的哨角声响起,表明战事的紧张与士兵的心情。诗中“戎衣走马半新兵”的描写,揭示了士兵的年轻与无奈,也暗示着国家在战争中的困境。
而“关开涿鹿云连树,路出蜚狐雪满城”则用丰富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边疆的苍凉与险恶,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增强了气氛的紧迫感。最后两句“计日楚才封事上,君王深见九边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对君王的忠诚与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情感深邃而真挚。
整首诗气韵流畅,意象鲜明,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是一首兼具情感与思想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琐闱朝下促飞旌:描绘朝廷的繁忙气氛,表明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 岁暮看君塞上行:诗人远望,关注朋友在边塞的行程。
- 戍角动人多苦调:哨角声动人,传递出士兵的苦楚与战事的艰难。
- 戎衣走马半新兵:新兵尚未成熟,暗示战争带来的困扰与不安。
- 关开涿鹿云连树:边关打开,涿鹿地的景象,表现出边疆的辽阔与险恶。
- 路出蜚狐雪满城:描绘雪景,暗含边境的寒冷与凶险。
- 计日楚才封事上:诗人期待楚国的才子上书,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君王深见九边情:君王对边疆事务的深切关心,体现出对国家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戍角动人多苦调,戎衣走马半新兵”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琐闱”和“飞旌”比喻朝廷与军队的紧密联系。
- 意象:自然景象与战争场景相结合,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友人的挂念,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敏感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琐闱:象征着朝政的复杂与繁忙。
- 飞旌:象征着军队的出征与希望。
- 戍角:代表着战争的艰苦与士兵的心情。
- 戎衣:士兵的忠诚与牺牲。
- 涿鹿、蜚狐:表达了边疆的险恶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琐闱”指的是: A. 边疆 B. 朝廷
C. 战场 -
“戍角动人多苦调”中的“戍角”指的是什么? A. 战士
B. 哨角
C. 号角 -
“君王深见九边情”中的“君王”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帝王
C. 大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边塞风光与壮志未酬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榛与李白的边塞诗,前者更注重社会现实与情感,后者则强调个人志向与自然壮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