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李孺长书屋因忆乃翁左纳言》
时间: 2025-01-17 10:1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忘年尔我重交情,论事相同见老成。
月到广除寒有色,鸦归疏柳夜无声。
三农更苦江南税,百战方休海上兵。
岁暮银台应感叹,几人封事为苍生?
白话文翻译:
我与你的友谊超越了年龄的差距,讨论事情时我们都能看出彼此的成熟。
月光照在宽阔的庭院上,寒冷的颜色也显得柔和,归来的乌鸦在稀疏的柳树上无声栖息。
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在江南的税负更加沉重,海上的战争也未能停止。
岁末时分,银台(指朝廷或官府)应该感到感慨,究竟有多少人在为苍生而上书?
注释
- 忘年:指超越年龄差距的交情。
- 尔我:你和我。
- 老成:成熟,指在见识和经验上。
- 广除:宽阔的院子或场所。
- 有色:指月光照亮了环境。
- 疏柳:稀疏的柳树。
-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统称。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银台:朝廷或官府。
- 封事:上书,指向朝廷上奏或上报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25年-约1590年),字景亨,号寒山,明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府,因其笔力雄健、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常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的现状,诗人通过与李孺长的交流,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对苍生的关心。
诗歌鉴赏
《夜话李孺长书屋因忆乃翁左纳言》是一首充满思考的诗。开篇“忘年尔我重交情”表明诗人与李孺长的深厚友谊,超越了年龄界限,显示了真挚的情感。接着,诗人在月光下的静谧中,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亮的光辉与夜的静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在传达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情绪。
诗歌后半部分切入社会现实,提到“三农更苦江南税”,直接揭示了江南地区农民的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税负沉重,而“百战方休海上兵”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持续动荡与不安。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也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结尾的“岁暮银台应感叹,几人封事为苍生?”更是将个人情感提升到社会层面,质疑朝廷中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民众的生活。这首诗通过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对时代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忘年尔我重交情:强调与李孺长的深厚友情,超越了年龄的差距。
- 论事相同见老成:在讨论事情时,双方都表现出成熟的见解。
- 月到广除寒有色:描绘月光照亮院子的情景,带来温暖的感觉。
- 鸦归疏柳夜无声:描写夜晚的宁静,乌鸦归巢的场景。
- 三农更苦江南税:指出江南农民生活的困苦,税负沉重。
- 百战方休海上兵:暗示海上的战争未能停止,社会动荡。
- 岁暮银台应感叹:在岁末时,朝廷应该对民生感到忧虑。
- 几人封事为苍生:质疑有多少官员真正关心人民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到广除寒有色,鸦归疏柳夜无声”,两者结构相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光与寒冷的色彩相对比,表现出冬夜的温柔与宁静。
- 反问: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传达出诗人对社会冷漠的控诉与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社会现状的反思,诗人通过个人情感与社会问题的结合,表达了对民生困苦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温暖,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乌鸦:常象征着孤独与凶兆,暗示社会的沉重与黑暗。
- 江南:指向特定地域的历史与现实,承载着农民的艰辛与希望。
- 银台: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反映出对政治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三农”是指什么? A. 农业、农村、农民
B. 三种农作物
C. 三个农田 -
“岁暮银台应感叹”中的“银台”代表什么? A. 银色的台子
B. 朝廷或官府
C. 诗人的书房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
B. 战争
C. 社会问题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但其情感更加直接而沉重。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更多表现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的结合,风格更为清新。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