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时间: 2025-01-14 12:5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 作者: 戴叔伦〔唐代〕
百年浑是客,白发总盈颠。
佛国三秋别,云台五色连。
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
遥忆谈玄地,月高人未眠。
禅心如落叶,不逐晓风颠。
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芙蓉开紫雾,湘玉映清泉。
白昼谈经罢,闲从石上眠。
德士名难避,风流学济颠。
礼罗加璧至,荐鹗与云连。
尘世休飞锡,松林且枕泉。
近闻离讲席,听雨半山眠。
白话文翻译:
整个人生就像是个客人,白发满头,岁月在头上留下了痕迹。
佛教的世界与我相隔三秋,云台山的五色彩云连接着天际。
早晨的盘子里盛着香积饭,夜晚的瓮中流出落花的泉水。
远远地怀念那谈论道理的地方,月光高照,我却未能入睡。
禅心犹如飘落的叶子,不随晨风而动摇。
坐在禅椅上,悠然自得,周围的景色如同喜悦的接连。
芙蓉花在紫雾中绽放,湘江的玉石映照着清澈的泉水。
白天谈论经义之后,便闲坐在石上安然入眠。
德行和名声难以逃避,风流才子也如同那浮云。
礼物送到后,鹗鸟被荐引向高空。
在尘世中不再飞行,松林下我可以枕着泉水。
近来听说离开讲座,听雨声在半山之上轻轻入眠。
注释:
- 香积饭:佛教用餐,象征清净与安宁。
- 猊坐:指坐在禅椅上修行。
- 芙蓉:荷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 湘玉:指湘江的美玉,寓意清丽。
- 飞锡:指僧侣的法器,象征修行与传教。
典故解析:
- 佛国三秋:指三个月的秋天,寓意离开佛国已久,表达对佛教世界的怀念。
- 云台五色:云台山的五彩云彩,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约公元770年-824年),唐代诗人,擅长写情诗与山水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戴叔伦寄居于华上人寺时,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与反思,同时也感受到人生如梦的惆怅。
诗歌鉴赏:
戴叔伦的《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三首》展现了他对人生、佛教及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佛国、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遗世独立的向往。整首诗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白发”、“香积饭”等,传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夜晚、白昼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在“禅心如落叶”的句子中,诗人以自然的变化来比喻人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体上,诗歌充满了佛教的哲理和对世俗的反思,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百年浑是客”:表达人生如客,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白发总盈颠”:白发象征岁月流逝,人生的颠沛流离。
- “遥忆谈玄地”:怀念过去的修行地,表达对往昔的眷恋。
- “禅心如落叶”:以落叶比喻禅心的宁静与自然,意在表达超然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禅心如落叶”,将禅心与落叶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朝盘香积饭,夜瓮落花泉”,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落叶:象征无常与归宿,表现出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 松林与泉水:象征自然的宁静,给人以安逸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年浑是客”是什么意思?
- A. 生命短暂如客
- B. 生活安稳
- C. 长寿的愿望
-
“禅心如落叶”表现了什么?
- A. 禅心的动荡
- B. 禅心的宁静
- C. 禅心的复杂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戴叔伦与王维的作品都具有山水诗的风格,但戴叔伦更侧重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佛教的哲理,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自然景色的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