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5:4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言五首 其四
白居易
谁家第宅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誇富贵,
共成枯骨两如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富贵荣华易逝的感慨。诗中询问:哪家人的宅院是新建还是已经破败?哪些亲友在哭泣,哪些人在欢歌?昨天在屋内享受的温暖,今天在门外却要忙着应酬。北邙山下没有可以让人安闲的地方,东海之边又何曾有过平静的波浪?不要笑话我贫穷贬低富贵,最终我们都将化为枯骨,难道这有什么分别?
注释
- 第宅:住宅、家宅。
- 亲宾:亲友、宾客。
- 炙手:形容屋内的温暖,炙热的感觉。
- 张罗:安排、准备。
- 北邙:北邙山,古代人们认为是阴间的所在。
- 东海:东海,象征不安定的事物。
- 贱贫:贫穷、地位低下。
- 誇富贵:炫耀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白居易的诗风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尤其是《长恨歌》和《琵琶行》等长篇叙事诗,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权贵与贫贱、荣华与衰败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繁华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放言五首 其四》通过对家庭、亲友的描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社会地位的变化。诗的开头,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先是对家宅的状况进行探讨,接着又提及亲友间的哭泣与欢歌,表现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中间几句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日,展现了生活的巨变,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逐以及随之而来的忙碌与焦虑。
后半部分的“北邙”与“东海”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人生的终结与不可预测。这两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厚重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哀。最后一句“共成枯骨两如何”,以“枯骨”作为人生的终极归宿,强调了无论贫贱富贵,最终都会归于尘土,形成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深思和警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家第宅成还破:询问哪家的住宅是新建的还是已经破败,暗示人们的命运变化无常。
- 何处亲宾哭复歌:提到亲友的哭泣与欢歌,表现出人生的悲欢离合。
- 昨日屋头堪炙手:昨日在家中感到温暖,象征着过去的安逸与舒适。
- 今朝门外好张罗:今天却要忙于应酬,体现出生活的忙碌与无奈。
- 北邙未省留闲地:北邙山是古人认为的阴间,意味着没有安闲的去处。
- 东海何曾有定波:东海象征变化多端的事物,表达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 莫笑贱贫誇富贵:劝诫他人不要嘲笑贫穷与炫耀富贵。
- 共成枯骨两如何:最终人们都将化为枯骨,强调人类命运的共同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日”和“今朝”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象征:北邙和东海分别象征着死亡与不安定,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强调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人们都将归于尘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反思荣华富贵的短暂与虚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第宅:象征家庭、安宁。
- 亲宾:象征人际关系、情感的联系。
- 北邙:象征死亡与终结。
- 东海:象征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波动。
- 枯骨:象征人类的最终归宿,强调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邙”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死亡
- C. 财富
- D. 快乐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生活的无常?
- A. 太阳与月亮
- B. 北邙与东海
- C. 花与草
- D. 山与水
-
诗中的“共成枯骨两如何”体现了什么思想?
- A. 富贵荣华
- B. 人生的无常
- C. 家庭幸福
- D. 友谊长存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白居易《放言五首 其四》 vs. 杜甫《春望》
- 主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变迁,而杜甫则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个人命运。
- 风格:白居易的语言较为平易近人,杜甫则更加沉郁,富有历史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