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螺蚌诗》

时间: 2025-01-17 09:23:00

轻羽不高翔。

自用弦纲罗。

织鳞惑芳饵。

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

沉迹在泥沙。

文无雕饰用。

味非鼎俎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螺蚌诗 谢惠连 〔南北朝〕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纲罗。 织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 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

白话文翻译:

轻盈的羽毛不能高飞,自投罗网被弦线束缚。 美丽的鳞片被芳香的饵料迷惑,因此成为钓者的目标。 螺蚌并非有意如此,它们沉寂在泥沙之中。 外表没有华丽的装饰,味道也不在鼎俎中调和。

注释:

  • 轻羽:指轻盈的羽毛,比喻脆弱或无助的事物。
  • 弦纲罗:指捕鸟的网,比喻束缚或困境。
  • 织鳞:指鱼类,这里比喻美丽但易受诱惑的事物。
  • 芳饵:指诱饵,比喻诱惑。
  • 螺蚌:指螺和蚌,比喻平凡或不起眼的事物。
  • 文无雕饰用:指外表没有经过雕琢,比喻朴实无华。
  • 味非鼎俎和:指味道不是通过烹饪调和出来的,比喻自然而非人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惠连,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这首《咏螺蚌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螺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自然界中的螺蚌时,有感而发,通过对螺蚌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螺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哲理思考。诗中,“轻羽不高翔”和“织鳞惑芳饵”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脆弱和易受诱惑,而“螺蚌非有心”和“文无雕饰用”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螺蚌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纲罗。”:比喻脆弱的事物容易陷入困境。
  2. “织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比喻美丽的事物容易被诱惑。
  3. “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表达螺蚌的自然状态,无心机,沉寂在泥沙中。
  4. “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强调螺蚌的朴素和自然,不经过人工雕琢和烹饪。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轻羽”、“织鳞”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特点。
  • 拟人:将螺蚌赋予“非有心”的特性,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螺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赞赏,以及对生活中简单、自然状态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轻羽:象征脆弱和无助。
  • 织鳞:象征美丽和易受诱惑。
  • 螺蚌:象征朴素和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羽不高翔”比喻的是什么? A. 脆弱的事物 B. 美丽的事物 C. 自然的事物 答案:A

  2. “织鳞惑芳饵”中的“织鳞”指的是什么? A. 鱼类 B. 鸟类 C. 昆虫 答案:A

  3. 诗中“文无雕饰用”表达了什么? A. 朴素之美 B. 华丽之美 C. 人工之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相比,谢惠连的《咏螺蚌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界中平凡事物的描写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谢惠连及其他南北朝诗人的作品。
  • 《谢惠连诗集》:专门收录谢惠连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